现场报道中人体全方位感知的融合运用

作者:陈蜀艳 更新时间:2019-06-12 15:0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突发新闻;现场报道;感知;融合
【职称论文摘要】
现场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表现形态(包括直播及非直播),对电视新闻传播特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现场报道,以现场感强,形声并茂的特点把观众“带到”现场,这种面对面的传播,会使观众倍感亲切,产生参与感。现场报道是否可以新颖、吸引关注,报道人是主体。在现场,主体通过眼之所见、脑之所想、心之所感进行融合,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将现场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去。本文尝试从现场报道者从到现场的一刻开始直至报道结束,全方位感知后所表达出的最好效果进行理论性探讨。

       现场报道成为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是具备以下突出特点。一、报道者出现在画面所展示的现场环境之中;二、现场中的事件正在发生或正在变动当中;三、现场同期声的评述内容与新闻事件保持时间上的同步;四、现场报道的现场感、参与感、真实感和时效性都很强;五、现场是指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融为一体的,其主体事实必须是现场发生的。
观众通过屏幕看到记者现场自如流畅的报道时,往往会觉得这一行既光鲜又轻松,却不知这表面轻松的背后,凝聚着新闻从业人员多年综合素质积累的努力。做过现场报道的记者都知道,初级段位时,只是通过别人写好的稿子,做个传声筒;好一点的自己写好背下来后开始出像;根本谈不上对新闻事实的把握,更谈不上独特的思维和理念。但只要勇于挑战和尝试,多练多讲,一段时间后面对镜头开始自信,可以在脑子里形成要讲述的内容,并相对从容地加以表述;然而这还不是最好的自己。真正的现场报道是没有像样的稿子来背诵的,即便事先根据一鳞半爪的预知性信息准备好稿子,也必须随时根据新信息来进行修改和调整。而做好整个报道的过程,更需要凭记者的现场观察、分析、归纳和构思,即时做出恰当的调整和处理。这需要眼、脑、心的快速反应以及身体各方位的有机融合。
一、现场报道的眼之所见、脑之所想
1.眼之所见。到达现场最初,眼之所见是人体先行部队。一双慧眼所看到的是最及时而有效的信息,从现场流动的画面中找细节、抓亮点,挖出最鲜活的东西。这种能力来源于平时对新闻判断力的训练。在事件本身构成中,整个事件清晰表述的逻辑是什么?哪些是受众所需要知道的信息?哪些是所需信息中别的媒体会忽略的细节?这些都需要双眼在第一时间捕捉与扫描。而这些将为下一步大脑的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素材。
2.脑之所想。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同时摄像机打开,话筒拿起,眼之所见完成之后,初步的信息入脑,大脑根据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根据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化,进行有效组合。组合的内容是否适当,是否精彩,这来源于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特别是对既要现场出像,还要对现场的人员进行采访的时候,记者的功力一见高下。功力深厚者,为报道加分;功力尚浅者,可能会问不到点子上,无功而返。
短短一段即兴采访,逻辑线需要是流动,变化的,记者根据现场环境、对话内容来随机应变,不断思考提出让对方不能只答“对”或者“不对”这样的问题来,在短暂的采访时间内掏出最大最有价值的信息量。这也要求,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在眼和脑的组合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学中文的,展文之所长;新闻专业的,以得天独厚的专业知识来加以滋润;不同专业会各有优势、各有专长,综合各方强项才能如虎添翼,再加上工作实践中培养的新闻敏锐性、实事求是的作风、现场把握及沟通的能力,才能让报道详实与充盈。叶圣陶先生曾有一篇《要做杂家》的文章,文中有曰:“咱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才能在各方面运用咱们的知识,做好报道,写好文章。”作为编辑、记者,的确应是个知识广博的杂家,这会成为武装大脑的有力武器,也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现场报道的基石。
二、现场报道的心之所感
现场报道的魅力在于现场画面的呈现。眼之所见、脑之所想完成后,记者还需要在镜头前有好的表达。这一关难倒了不少新闻素养了得,但苦于没有出镜时所需的语言形象优势的记者、编导。要想在镜头前流畅地表述,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感同身受。有了眼的观察、大脑的思考,在酝酿好一个大的思路或者是一个宏观的腹稿,做到心中有数后,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的心境,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来进行讲述和表达。心中所感指的并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而是有了充分准备后的,用内心积极、主动的状态去表达,讲事实,说真话,说人话。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对“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这段论述鲜明地提示“真”的珍贵,在现场报道中更是如此,精诚不欺、真切而不矫饰、言恳而不过火的表达,是信息传播具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的关键。而这一关键最主要的来源于传播者的敏锐、善良、真诚而强大的内心。
三、现场报道的体之合一
眼、脑、心的融合为现场报道搭建了一个比较好的框架。但仍有最后一步需要注意,是关于人体整个机能上的协调表现。语言流畅表达,语速的快慢,表情是否得当,肢体语言是否协调等,这些是做好现场报道人体大构架的最后一步。如果不加以注意,会出现在进行神态、表情、动作等信息传递时,处于无意识的或带有某种盲目性状态,显得拘谨、生硬、做作。例如:手总是习惯性地无意义的乱比划;情绪的相反表达,在热烈的氛围中显得过于冷静,在危急情况下挂着职业性的微笑等。这也是现场报道受到限制的因素之一。
新闻不仅要里子新,同样需要面子新。现场报道、现场出像的形式是可以由无数的创新模式和新思维来展现的。2015年国庆期间,7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在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推出。此片成为央视对传统内容进行视觉突破的成功尝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主持人欧阳夏丹的不同场地换景出像带入的模式,得到受众和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由此可见,报道模式的创新、报道人整体“音容同调”是体现现场报道专业性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现场报道可能会成为当天整档新闻的亮点,而多组人现场报道的组合拳出击,则会成为焦点。2018年9月下旬,台风“山竹”袭击广东,广东中山境内录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5级最大风值。台风期间中山广播电视台启动当天长达七个小时的电视直播,现场报道成为最直观、最迅速的传播方式,也再次证明,现场出像、直击现场的魅力。在记者奔赴前方时,当班统筹已安排每组人必须以“我在现场”的形式来展现。大灾面前,现场传回的信号,让老百姓在家中了解防风情况。从现场画面中,被风吹烂的锌铁棚在出像记者的身后横飞,断裂的大树在身边倒下……,直播后期为了保障记者的安全,多组人员在车上,透过车窗或在建筑物中,透过高视角的拍摄与讲述,同样让观众了解到全市各主要堤段、主要建筑物、重点防护区的情况。出像记者虽然因为风的缘故而显得有些狼狈,但对现场的表述却显得更加贴近与真实。眼所见、脑所想、心所感、身体语言的高度统一,让这次的报道成为现场报道的成功实例。当天同步网络直播的页面上,很多观众留下了“记者辛苦了”、“大风中,向你们致敬”等等的留言。根据第三方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此次直播得到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天直播的大部分时间并未在黄金时段,但平均市场收视份额仍达到35%。期间广东台并轨了中山台的直播信号;央视新闻频道当天播发中山防风抗风稿件11条次,其中多條选用的是有记者出像的现场报道。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