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从化“茧”成蝶窥探人性的困境(2)

作者:吴宇 更新时间:2012-08-23 20:5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羔羊;茧;转变
【职称论文摘要】
(三)汉尼拔 兼具拯救者与屠杀者情结的汉尼拔引出并深化了本部影片的转变主题,是《沉默的羔羊》中最具独特性的形象设置。作为拯救者形象的汉尼拔,主要体现在他对克丽斯的帮助方面。从汉尼拔通过聊天操控羞辱克丽


  (三)汉尼拔
  兼具拯救者与屠杀者情结的汉尼拔引出并深化了本部影片的“转变”主题,是《沉默的羔羊》中最具独特性的形象设置。作为拯救者形象的汉尼拔,主要体现在他对克丽斯的帮助方面。从汉尼拔通过聊天操控羞辱克丽斯的迈克斯的精神世界并致使其自杀开始,他不断为克丽斯提供野牛比尔的相关信息并在破案思维方面给予克丽斯许多教导和启发,尤其是释义被害人口中的虫茧,为克丽斯成功破获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于影片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汉尼拔明确地引出了电影的主旨即未满足的欲望如何“转变”的困境。
  同时更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汉尼拔作为屠杀者而存在的形象,他的惊人之处不仅在于食人狂魔的身份,更表见于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操控及行为能力的超常上。从联邦监狱医院转至地方法院后,汉尼拔利用圆珠笔打开手铐,从容地杀死了两名看守他的警察,并将其中之一开膛破肚并拟状受难耶稣高挂在曾经关锁他的铁笼之上。此外关于汉尼拔相关的背景描述也可见其屠杀的血腥与残暴,如对于汉尼拔的戒备的严格和及谨慎程度,这些侧面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汉尼拔作为屠杀者的形象。《沉默的羔羊》后上映的《汉尼拔前传》中讲述了汉尼拔的儿童时期与暴力相关的经历:二战末期年幼的汉尼拔目睹自己的妹妹被分食,在逃离备受欺压的孤儿院后到法国投奔他叔叔的遗孀紫。汉尼拔在此学到了很多方面的技能并成为法国最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汉尼拔通过知识与技术对战犯进行着复仇的同时开始了向食人狂的“转变”。虽然在《沉默的羔羊》中并未提及汉尼拔的儿时经历,但在对另外两位主人公及克丽斯和野牛比尔童年时期与暴力相关的经历的回忆中暗示了汉尼拔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于汉尼拔自身的“转变”在影片中被模糊化了,但他对引出克丽斯和野牛比尔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汉尼拔在自身精神分裂同时也是精神病医生,这一矛盾的形象所指的是人类来自于自身的恐惧,结合情节设置及结局安排,可知当代人类对自身“转变”途径的寻找尚在继续,如同女主人公克丽斯梦中羔羊的惊叫声的延续。
  三、《沉默的羔羊》中“转变”的当代启示
  《沉默的羔羊》这部电影的片名不仅符合切题、鲜明的审美要求,而且颇具意味。对于“羔羊”在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可追溯到 《圣经》旧约中《撒母耳传》中的记述:扫罗尊奉上帝的旨意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个王并攻打亚玛力城的任务,在毁灭该城除了健壮的牛羊和值钱之物,准备将肥壮的羊献给上帝,而扫罗却因被发现城中仍存羔羊的叫声而获罪,失去了以色列王的地位,自此羔羊的叫声多指向犯罪。而羔羊在影片中象征着没有反抗能力的受害女性,羔羊的叫声即使犯罪的标着也是对拯救的呼喊,而沉默的羔羊则隐喻着拯救的失败。虽然片尾被囚禁的议员女儿凯瑟琳在另外五名女性被屠杀后获救,连环杀人案的凶手野牛比尔被射杀,但更为可怕的汉尼拔却越狱逃出,尾随着他的新猎物奇顿医生从容地行走在人群之中,这个开放式的结局预示着罪恶的延续。
  弗洛伊德认为群体本能的压抑和个体罪恶感的增强将成为人类进步的代价。随着尼采“上帝死了”的论断横空出世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似乎宣告了西方以《圣经》为核心的文化传统的没落。与此同时科学和技术的日益发展使人类具有改造自然、改善生存环境的力量,由此人类的主要矛盾从人与自然转向人的自身。《沉默的羔羊》在展现野牛比尔、克丽斯及汉尼拔“转变”困境的同时,揭示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即人性的困境。女主人公克丽斯虽然实现了她救出凯瑟琳的愿望,完成了“转变”,但她梦中羔羊的尖叫声是否消失影片中仍不置可否,这一情节设置隐喻着未实现的欲望的“转变”方式仍在探寻,人性困境所导致的恐惧仍在蔓延和持续。
  [参考文献]
  [1][奥地利]弗洛伊德.释梦[M].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洪佩奇,编著.圣经故事:多雷插图本?旧约篇[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英]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王逢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吴宇(1978— ),女,四川三台人,文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