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辩证统一关系(2)

作者:张沁 更新时间:2010-10-25 10:4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女人;梦;精神分析;辩证统一
【职称论文摘要】
三、剩女的美梦 让-路易斯博德里把电影观众的处境与梦的主体进行过比较,他认为,这个装置在主体的人内部运作、对主体的人所起作用与梦是一样的。 当代电影理论认为看电影的经验同做梦的经验是非常相似的。这可以表述


  三、“剩女”的美梦
  让-路易斯•博德里把电影观众的处境与梦的主体进行过比较,他认为,这个“装置”在主体的人内部运作、对主体的人所起作用与梦是一样的。
  当代电影理论认为看电影的经验同做梦的经验是非常相似的。这可以表述为看电影与做梦在精神机制方面,由于欲望作用而形成的退化方向的操作过程是相似的。博德里认为电影机制与梦的机制具有相似性。电影机制是对早期主体精神的模仿,电影与梦有共同的退行状态。博德里在其研究中引述了弗洛伊德的幼儿“口唇期”理论。“‘口唇期’的婴儿主体既想与欲望对象认同,又想把它‘吞噬’;而观众在黑暗的电影厅内也会有类似的心理状态。”[4]
  杜拉拉这个人物形象,年龄首先定位于二十七八岁,教育背景则定位于良好,容貌属于中上,端庄而不妖艳。这样的一个女性,正是现今社会上对于大多数“剩女”的定位。杜拉拉意外地进入了全球500强企业DB公司,并一路披荆斩棘用五、六年时间获得了较好的职场地位与经济地位,从普通的行政秘书升为HR经理,月薪从3000跃为年薪30万。而就在她成功之时,爱情失而复得,于异国他乡梦中情圆,而这个男人则是DB公司昔日的销售总监,在公司曾经拥有着绝对至上的地位,也是众多女员工私底下兴致勃勃谈论的美男。杜拉拉的幸运,不仅仅是徐静蕾的“白日梦”,也是众多“剩女”的美梦。
  郭小橹在其著作《电影理论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中认为:“尽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都是与女性相关的,但是几乎大部分的女性(无论戏里戏外)却是在男性的视角里的。”然而,在《杜拉拉升职记》这部女性电影当中,对于女性社会身份的认定,对女性情感的表达,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女性视角在戏里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戏外,很明显这部影片是拍给女性观众看的,让更多的女性观众从中感受到社会和职场对于女性的认可,感受到男性对于女性的认可(通过爱情的方式)。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解释则是,电影是梦,而观影者在观看电影之时,与其中的角色进行一个认同,从而获得心灵的归宿与愉悦,而观影者处于被动、不动的位置,跟睡觉时做梦的姿势相似,因此观影者在观看电影之时,就跟做了一个梦相同。如果是这样,那么,《杜拉拉升职记》无疑让一大批单身的女性观众从观影中找到慰藉,从大龄女杜拉拉身上看到希望,最后实现自己的美梦——职场和情场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英]休•索海姆.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8.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4.
  [3] [英]奥兹本.弗洛伊德和马克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2.
  [4] 汪流.中外影视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9.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