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音乐创作论文(2)

作者:文锋 更新时间:2013-01-15 23:2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巴赫作品 间插段 研究
【职称论文摘要】
有些间插段在结束时有终止式,特别是段落的分界处,如呈示部与中间部之间、中间部与再现部之间,或者呈示部与补充呈示之间、呈示部与副呈示部之间等。下例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第3首赋格曲的第一间插段


  有些间插段在结束时有终止式,特别是段落的分界处,如呈示部与中间部之间、中间部与再现部之间,或者呈示部与补充呈示之间、呈示部与副呈示部之间等。下例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第3首赋格曲的第一间插段,上方二声部是不严格的卡农式模进,材料来自于主题中的大跳和分解和弦下行。低声部采用模进手法写成,材料来自于对题。在间插段结束时有明显的终止式。
  有些间插段在结构的内部有终止式。下例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第16首赋格曲的第二间插段,间插段有4小节加1拍,在间插段的第三小节的次强拍首先在g小调上终止,呈示部再次结束,继之再进行到平行调降B大调,中间部从此开始。
  在呈示部与中间部之间的间插段,首先看是否有全终止,再看调性属前属后,来决定结构划分是属前属后。
  五、调性安排
  间插段由过渡到新调的任务,因此内部大多含有转调,长大的间插段通常都有多次调性变换。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第11首赋格曲的第四间插段长度为23.5小节,根据材料的组织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29小节到37小节,是主题后面部分材料组成的条件不同的卡农式模进,调性安排为:F大调—C大调—g小调—d小调。第二部分从38小节到44小节,是一系列模进音组,调性安排为:F大调—C大调—F大调—C大调—g小调—c小调—g小调—d小调。
  有些结构短小的间插段不含转调,如第一册第五首第一间插段只有1小节,仅仅包含3个和弦。有些间插段的内部含有离调,如第一册第七首第一间插段只有1.5小节,其间含有到降B大调的离调。
  六、整体设计
  在设计赋格曲时根据主题性质和规模考虑整体布局。如需要写成几个间插段,一般是5到7个;哪些大,哪些小;这些间插段之间有没有联系等。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第13第首赋格曲共有6个间插段,第一、二、三、四间插段的长度均为8小节,第五、六间插段的长度均为2小节,其中第四间插段是第二间插段的八度纵向可动对位,上方二声部交换位置,低声部不动,各声部按照八度纵向可动对位技术移动了旋律音高。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第13首赋格曲第2间插段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第13首赋格曲第4间插段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第3首赋格曲共有6个间插段,第三间插段是第一间插段的移位;第一册第2首赋格曲共有5个间插段,第四间插段的中低声部是第一间插段的十二度纵向可动对位。第一册第15首赋格曲共有8个间插段,第五间插段的最后三小节是第二间插段最后三小节的变形,第八间插段由第三间插段变化而来。
  巴赫创作的赋格曲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倾世之作,并作为经典教材成为众多作曲家、钢琴家、教师和学生们学习赋格技术的典范。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创作的风格千变万化,音乐创作的技术不断突破,但是赋格音乐写作仍然遵循传统框架。所以对巴赫赋格写作技术的研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运用传统的写作技术服务于新时期民族音乐的创作是音乐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注: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段平泰.复调音乐(上、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陈铭志.赋格曲写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3]斯克列勃科夫.复调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4]蔡中文.巴赫平均律钢琴曲研究[M]. 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70.
  [5]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李忠勇.三个基本数据 一张设计图式——赋格写作研究[J].音乐探索,2007(1).
  [7]李忠勇.自由对题的飞翔空间[J].音乐探索,2011(3).
  [8]赵晓生.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

论文发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