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门类发展细化引发的思考

作者:刘畅 更新时间:2014-01-13 22:3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发的,展细,类发,论美,
【职称论文摘要】
1 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 当代艺术中美术门类的发展包括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门类的发展,这引出了造型和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艺术是一个多门类的集成,涵盖深广,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都属于其领域,单就艺术中的美术门类展开,从传统意义出发,造型艺术也叫纯艺术,它和设计都同属美术门类的范畴,而侧重点却不同。造型艺术偏向绘画造型等创造形体的艺术创作,感性而充满空间体量意识。设计艺术是一种更为实用的艺术,它广泛涉及生活,注重实用与美的结合。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在一同促进协调的同时,所在学科和发展方向也在分别扩充其专业领域,

       1 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
  当代艺术中美术门类的发展包括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门类的发展,这引出了造型和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艺术是一个多门类的集成,涵盖深广,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都属于其领域,单就艺术中的美术门类展开,从传统意义出发,造型艺术也叫纯艺术,它和设计都同属美术门类的范畴,而侧重点却不同。造型艺术偏向绘画造型等创造形体的艺术创作,感性而充满空间体量意识。设计艺术是一种更为实用的艺术,它广泛涉及生活,注重实用与美的结合。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在一同促进协调的同时,所在学科和发展方向也在分别扩充其专业领域,完善美术教育系统的网格状分支,近几年各个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学科以及专业方向的细化和大比例增加也是现代美术发展的衍生物。随着各个专业方向的细化趋势,不仅在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具备造型学院和相关专业,很多综合类大学在具备艺术设计学等设计学方向之后,又陆续开设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方向,使造型学科也具备更广泛的意义。
  2 美术学科细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对于美术的走向也是尝试性摸索的道路。就中央美院举例,最早的院系设置只有造型艺术的国油版雕等基础学科,后来设计等其他院系分支基本是80年代后演化而来,后来造型学院的实验艺术专业、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都是最近些年的产物,这种学科方向的不断增加(与少量合并)也隐含着中国美术发展的走势动向。针对这个态势,我们发现:艺术门类的发展细化实际上是满足现今社会多元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艺术学科的细化是一种进步,因为美术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需要更为系统的定义,只有更为清晰的发展脉络,才能支撑起美术的学科的学术价值和体系化进程。细化学科方向使方向定位更有针对性,系别的组建意义也更为清晰明确。很多学院的专业加入新的方向研究,对于艺术类学校的招生是有利的,对年年攀升的艺考生也是有利的,学校增加学科方向设置可以增加招生名额,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在校的专业方向来说,它们变得更有针对性,一定程度上来说使各个方向更具备专业素质,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有的放矢也走向了一种相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多种的系科也使艺术的发展更为多元化,体系也更为完备,彼此相邻甚至相隔较远的学科也可以更大程度的交流完成跨系的合作等等。
  3 学科细化所引发的问题
  学科细化引发的问题首先是准备程序的缺失。对于学生本身的最初选拔和培养发展,究竟有没有做到使各个新方向具备专业特色,做到并满足教学条件?这点就值得商榷了。很多学校在扩充学科专业方向后都没有相应的硬件软件条件为之匹配,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安排不够科学,课程配套实施无法到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更是走马观花,课程设置繁冗,却毫无着重,师资设备和学生比例严重不协调,这些问题给艺术类的大学教育带来直接的困扰,也造成学术资源浪费严重。课程细化的初衷是发展,但在发展之前的准备工作也不容忽视,一些学校在没有具备一些学科的研究能力之前,必须慎重增添方向。一些综合类大学在最近今年纷纷增添了造型学科包括雕塑油画等等,对比专业类的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它们的造型专业是否具备培养专业人才的实力?而它们的艺术水平又是如何定位的?这都有待于更深层次的调控和整合。
  第二,随着学科的细化,系科之间的个性逐步取代了共性,区别之中有了更为严格的定位。系别方向彼此间有了明确的界限反倒局限了一些发展的可能性,当今社会的设计说到底不讲究门类,都是相互的协作关系。就好像一个建筑设计它包含的要素有环艺,室内,家具,陈设,视觉传达(平面),工业,等等。而如果要做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就要求设计师具备很多跨学科的能力,这时候,学科的细化就出现问题了。学科的细化也容易让人产生惰性,促使人满足自己的专业领域上的学习发展而忽略更多设计方向的扩充学习,而这点却是设计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往往在实际设计学习中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领域的狭窄就局限了人的创意和思维,所以想成为更专业的设计师是非常艰难的。在设计运作中随着学科细化,不同的环节有不同专业的设计师配套完成工作,表面上看确实提高的效率优化了结构,具备“比较优势”的特性,但也会导致环节与环节中有潜在问题:一个设计工程的完成还不止是设计师之间的合作,里面包括建筑师,工程师,策划,后期生产,推广等工作的进行。这就直接导致设计师的设计的间接性和被动性,这也是导致现代很多设计的商业化庸俗化的产生,这给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第三,艺考生在进校前看到如此繁多的学科设置也难免迷茫,因为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并不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认知体系还没有完善之前无法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更何况美术是一种体验性教学,需要在过程中寻找灵感的切入点。“基础部”和“体验工作室”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惑,通过一段时间的设计或者艺术尝试,在第二年再去选择专业,这是面对于学科细化的大趋势很合理的应对方式,所以应当加大这种学科体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专业方向。
  4 跨界与综合
  在造型艺术当中也不难发现,造型专业的分科也是逐渐细化,但这种进程比设计缓慢得多。而很多处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也都尝试一种“综合材料”的运用,这实际上也是对于本专业材料局限的一种开放式创造,油画系尝试与装置结合的研究,雕塑系辅助影像传媒制造空间效应,版画系与印刷设计结合的现代呈现方式,而实验艺术的综合性也就更高了。这种奇怪的现象是:随着造型专业方向的增多,大家反倒更不会钻本专业的牛角尖,这种“跨界”在圈子里很流行,学科的设置细化也变得暧昧不清了。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设计并不提倡跨界,因为本身就没有界。如果你承认‘界’的存在,那么本身你就被局限了。”设计的门类就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这其中的每一个方向都是在互相参与辅助的。“界”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发展的异化问题,“界”实际上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这里的“界”指的还是设计分科的细化,是随着艺术的发展产生的。而艺术设计的细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设计的发展。当然,如果提倡这种设计的整合也是不会导致艺术设计最终的无“界”,因为学术理论化的“界”是必要的,而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无界”也是必然的。也就是说随着美术门类发展的细化,“跨界”是必然要经常产生的,此“跨界”更应该称作一种学科“综合”,在“细化”的同时,需要强大的学术理论支撑作为造型或设计艺术的发散点,突出的是感性操作,理性认知的状态。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