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历史起源问题初探(2)

作者:汪琪 更新时间:2014-09-24 11:3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湘剧;起源;高腔;弹腔;弋阳腔
【职称论文摘要】
三 湘剧的乱弹又被称作弹腔、南北路,属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音乐。清代李斗在其《扬州画舫录》中提到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

    三
  湘剧的乱弹又被称作“弹腔”、“南北路”,属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音乐。清代李斗在其《扬州画舫录》中提到“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这是关于乱弹的最早记载,但是乱弹一词的用法向来都无严格规范,它泛指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乱弹的北路(西皮)最早可以追溯到秦腔的形成时期,而北路(西皮)的形成也与秦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人说秦腔是“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由此可见秦腔的最初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清代李调元在《雨村剧话》中有言“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说明秦腔的流传广泛,且对中国许多地方剧种的唱腔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秦腔的传播媒介则是当时的山陕商帮。乾隆四十五年(1780)发布上谕:“查昆腔以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项,江、广、闽、浙、四川、云、贵等省皆盛行。”乾隆四十六年,江西巡抚曾奏皇帝:“臣查江西昆腔甚少,民间演唱,有高腔、梆子腔、乱弹等名目……九江、广信、饶州、赣州、南安等府,界连江广闽浙。如前项石牌腔、秦腔、楚腔,时来时往。”这就说明了四个问题:其一,秦腔在乾隆之前便已在湖北等地的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二,在1780年之前湖南的周边省份包括贵州、湖北、江西、广州等省份具已出现“乱弹等名目”,且各省之间是有戏曲交流的;其三,湖南的东南西北四面省份均已有乱弹的出现,湖南一省便不会在乱弹的影响范围之外了;其四,在康乾盛世的广泛戏曲交流中湖北汉剧中的“北路”和徽剧里的“南路”逐渐交融形成了乱弹,呈现出秦腔、乱弹同台献艺的情况。“北路”的形成则是秦腔在湖北地区,与当地的民间戏曲小调结合,逐渐在湖北汉剧中以西皮的形式出现的。而“南路”则是徽剧在中的二黄腔调在湖北湖南的传播形成的。清初刘献廷(1648-1695)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流寓湖南衡阳时曾作《广阳杂记》卷3载:“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一来将乱弹(弹腔)在湖南的传播历史追溯到了1692年之前,二来进一步印证了秦陕戏曲对弹腔的深刻影响。
  四
  由于湘剧的主要剧目均为高腔与弹腔,所以本文着重从这两个湘剧腔调的形成论述了湘剧的历史起源。再者,低牌子和昆腔的历史均不会早于高腔,这在学界已有共识,因此不会对湘剧的历史上限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三:其一,虽然没有证据考证湘剧的剧目与元杂剧的直接继承关系,但二者具有传承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这足以决定其戏曲内涵中的文化价值;其二,弋阳腔在湖南地区的传播应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并在其后的短时间内借用湘楚方言演化为湘剧的高腔;其三,乱弹(弹腔)在湖南的传播历史的上限则应追溯到1692年之前,秦陕戏曲对弹腔的深刻影响。总之,湘剧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刘禹锡.刘禹锡[M].中华书局,1990.
  [2]文天祥.文山先生集.卷九文集[M].清同治七年景莱书室刊本.
  [3]范正明.湘剧形成简述[M].艺海,2007.
  [4]刘有恒.天禄阁曲谈[M].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