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陈竞春 更新时间:2010-11-23 10:2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外语学习 非智力因素 策略
【职称论文摘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进,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本文从自然环境、受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不同的背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能力形成的非智力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能力的一些策略。

一、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学习背景分析
  1.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艰苦、经济基础薄弱、所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与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接触很少,缺乏沟通和交流,形成较严重的闭关自守思想,对外界较先进的经济文化不甚了解,又不能主动地去消化吸收,涉及到外国语言的学习,则难度更甚。同时,在信息交流上的困难,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外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认识,认同率很低;其次,许多人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不见效益的投资,学习外语则更显得毫无用处。这种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再者,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缺乏模仿正确语音、语调的条件,学生从心理上害怕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这样的教学,许多学生不感兴趣。
  2.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要准确理解某种语言所表达的准确含义,必须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在表达时的思维模式。对一般大学生来说,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只要掌握、了解外语语言的思维模式即可:英←→汉。而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由于平时的思维模式是本民族的,而在外语学习中还要经过汉语的思维模式,即英←→汉←→本族语,因此学习起来困难比一般大学生要大得多。
  二、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能力形成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人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1.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掌握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由于受地域、性别、民族、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呈现出很大差异。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边远地区,那里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相对落后,教师都使用本族语(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外语。因此,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是以零起点开始大学外语学习的。
  2.情感因素
  近年来,外语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新语言在观念上比较难以转变,他们认为学习外语就是提高阅读能力,外语口语能力并不重要,对外语口语学习的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这说明了学习心理及情感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3.个性特质
  许多外语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特质是他们学习语言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Rod Ellis认为个性特征有外向型( extroversion)和内向型( introversion),冒险性特征(risk-taking),模糊忍耐力(tolerance of ambiguity),移情(empathy),自尊(self-esteem)和拘谨( in-hibition)。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历史和生活环境的原因,表现得比较拘谨、内向,自尊心强,但却有冒险性,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这些个性特征对于他们的外语学习来说弊大于利。
  三、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能力的策略
  1.采取分班制、集中语音强化培训策略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学生20%的学生不认识国际音标, 70%的学生误读国际音标,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经过两年英语学习后要达到四级水平,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难度加大。因此,对新入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采取前期分班制,集中进行必要的外语基础强化培训,最大限度地拉近与一般大学生在外语基础上的差距。
  2.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克服自卑和恐惧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教学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并且每天都在进步,从而克服他们在外语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
  3.创造良好的外语氛围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外语学习时,也要有相应的外语学习环境。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引导他们用外语发言外,也应尽可能引导他们利用一切机会运用外语,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能说、能用外语。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善于人性化地管理课堂,循循善诱,恰当地对他们实施赏识教育法,加强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进步。经过如此的激励和练习,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配合,增强了自己学好外语的信心。
  四、结语
  总之,由于基础教育水平低,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因此,我们仍需继续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便为我们在确定和调整教学重心、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从基础教育着手,切实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学生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方有可能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与课堂参与研究[D].CNKI: CDMD:10532.2.2 001.8531.
  [3]刘润清,吴一安等.中国外语教育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Ellis, Rod.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蔡龙权.大学外语成功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大学外语教学大纲工作组.大学外语教学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