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如何打造专业化与通俗化的科普平台

作者:吴越 更新时间:2017-06-09 12:1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行业报;科普;科普看台;专业化;通俗化
【职称论文摘要】
作为传统行业报,在新形势下如何立足于本行业,发挥平面媒体权威与公信力的优势,充分挖掘科普资源,走融专业化、科学化和通俗化于一体的发展之路?本文以《中国气象报·科普看台》为案例,重点分析行业报在科普宣传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并针对行业报科普工作的未来发展给出建议。

        一、前言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工作十分重要,可以说,它与国家国民素质紧密相关。大力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1]。科普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从科学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社会普及。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但是,根据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指“四科两能力”——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与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的比例为6.2%(此水平相当于欧洲国家和美国20多年前的水平;时下,主要发达国家的该比例为20% 甚至30%)。[2]这说明,目前我国科普工作仍肩负着重任且道路依旧漫长。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公众在便捷地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却面临着无法甄别虚假和不科学信息的困惑。此外,当今社会还存在着科普队伍不壮大、科普作者专业知识不完善、科普作品不通俗的现实问题。在此过程中,由于行业报存在专业领域中权威、客观的先天优势,所以,依靠传统媒体,尤其通过行业报推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的科普平台,发挥行业优势,建立专业化的科普作家隊伍,打造精品化科普作品,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答疑解惑、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气象报》作为国际气象界唯一一份权威官方报纸,围绕每年科普工作重点,开展专题组织策划,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天气气候话题,重点打造每周一期的《科普看台》版面平台,不断拓宽气象科普报道领域,加强气象科普传播能力建设。现我们通过特色分析和经典案例回顾,探索通俗与专业的科普宣传方式进行探讨。
二、概况综述
(一)版面简介
2012年2月开始,《中国气象报》尝试不定期在科技版面围绕着社会关注的最新热点天气话题,冠以《科普看台》栏目,进行解读。2013年1月11日开始,中国气象报社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于在《中国气象报》以彩色周刊的形式打造全新版块《科普看台》,每周五刊发,从时间上固定,从形式上开拓,从视觉上强化冲击力,试图打造品牌化的气象科普平台。
2014年4月11日,《科普看台》进行了大幅改版和大胆创新,首次以分栏目形式呈现,在保留读者喜欢的传统栏目的同时,开设了新栏目。相比以往每周进行一次整版策划,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为开放,选材更为广泛,可读性相对更强。目前,分栏目走文章和围绕同一主题策划两种形式共同成为《科普看台》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2013年1月11日联合开办以来,截至2016年底,《科普看台》共刊发182期。稿件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形式新颖,语言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拥有《热点聚焦》《科海史话》《气候密码》《微话题》等栏目,采访专家众多,形成专业的气象科普作家队伍,读者反馈良好,受到气象专家好评,正逐渐成为气象行业科普宣传的品牌版块,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二)特色分析
《科普看台》一直采用“科普常态”与“重点跟进”相结合的方式,将气象科普作为工作的“重头戏”进行推进。随着时令季节更替作广泛的大众科普,解疑释惑,为提高大众气象科学素养提供帮助。在对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读中,都较好地将气象科普与公众需求结合到一起,使得科普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认同感。同时,客观、权威的报道也经常被其他媒体直接引用,成为气象科普知识“输出”的重要方式,并呈现出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以及更高的权威性、更强的可读性、更广泛的关注度等特点。
1、聚焦社会热点,强化专业化的权威解读,充分发挥气象媒体的引导与示范作用。科普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从科学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社会普及。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科普看台》从开版到现在,一直坚持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立足于公众最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在答疑解惑的同时起到提高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提升防灾减灾意识的目的。表现形式上主要以气象专家对社会出现的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深入解析,并配有以延伸阅读的形式对事件背景相关科普知识进行补充、解析,充分发挥栏目的纵深作用。
2014年4月11日,从整版策划拓展到分栏目组版的方式,在保留原有的“热点聚焦”及“科海史话”栏目的基础上,新开设了“微话题”、“气候密码”等栏目,注重趣味性和时效性,语言风格更为活泼生动,讲述的科学原理更为精简明朗;不定期推出“预报术语的自白”等系列报道,将专业名词用通俗形象的科普方式进行解读;“雾霾预报是如何产生的”,用更简短的文字配以更多的图片,让形象的图片成为科普宣传更好的有力抓手,力图摆脱原有报道形式单一的局限;联合新媒体更好地强化科普宣传效果,选取深度科普报道中的最关键部分,配以微博、微信上喜闻乐见的形式,联合拓展宣传平台,扩大覆盖面。
2、主张策划先行,以突出宣传效果为前提,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在重大气象新闻发生后,在一些可预知的活动和事件开展前,提前收集与分析有关信息,做到报道指导思想明确,用宣传效果目标导引报道策划的方向、规模、方式与表现形式。
例如,2013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严重。“雾霾”一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此后舆论最为关心的话题。早在2013年,什么是雾霾,其成因、来源、影响等最基本的科普知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为了突破本行业限制,用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入的思考来引导公众认识和理解雾霾。当年1月18日,《科普看台》邀请来自气象、环保、疾控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打造品牌化版块,通过专业化平台,加强与气象科普专家的沟通,培养气象科普作者队伍。通过读者反馈,很多话题是他们所关心的。文章突破了原有的过于专业化的表达方式,更贴近读者,能够将晦涩的专业问题以通俗的方式让他们接受,在专业化与通俗化平衡间取得了初步成效。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