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徽派建筑中“单”与“双”的空间关系

作者:陈元轮 更新时间:2018-05-02 12:2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徽派建筑;单与双;空间
【职称论文摘要】
传统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最直观的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徽派建筑在空间的构造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根性的东西,如“一阴一阳为之道”,在建筑一方面的体现是单与双的关系。徽派建筑有“三绝”:民居建筑、祠堂建筑和牌坊建筑,从这三个方面建筑特色来解析徽派建筑中单与双的空间关系,同时也对现代建筑设计有启示意义。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建筑理念遵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如儒家道德伦理思想,阴阳八卦等,“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万事万物讲究阴阳平衡,也无不反映出阴阳关系。就连我们人也体现了阴阳关系,人分男女,男为阳,女为阴,人本身的特征也遵循着阴阳平衡,讲究对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是如此,也体现着阴阳关系。今以徽派建筑为出发点,来探究其中体现中国文化关系。如徽派建筑中的石雕牌坊也体现着阴阳平衡对称的关系,一座石雕牌坊,必有双数量的柱子。建筑主要在空间分布上体现了阴阳关系,如建筑里方与圆,简与繁和收与放等特点,都体现除了阴阳平衡的关系。
一 徽派建筑概况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流行于钱塘江上的新安江流域。而在如今在安徽地区的分布主要是指安徽的西递和宏村,还保留有大量的徽派民居建筑。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都集中在民居上,徽派的民居建筑主要以多进院落式,小型一般以三合院为多。厅堂前方一般设计为天井。如安徽歙县宏村,就是一座保留较为完整的徽派古建筑村落。除了徽派的民居建筑,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占据着徽派建筑不小的地位。徽州的祠堂有宗祠和分祠之分,规模均较宏大,也是如宅居的建筑一样,为多进式集组而成。徽派建筑中比较独具一格的还有石雕牌坊建筑,早期牌坊由木制,后期因木质材料原因,多用以石质材料为主,结合木质材料建成,成为徽州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二 徽派建筑中单与双的空间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民居建筑可追寻人类原始穴居生活的方式,影响着现在民居建筑的建造.可当代著名学者叶舒宪先生也曾将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提出的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按照符号学重新定义,认为“小传统”指的是汉字书面传统;“大传统”是指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时代①。而中国传统建筑自中国穴居生活方式以来就存在,传统建筑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大传统”文化的一个突破点。中国文化的根是“阴阳“,早在天水伏羲庙宇中就发现了其手托一个阴阳八卦的托盘,不难看出“阴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今以徽派建筑为例,来研究其中代表“阴阳”的单与双的空间关系。
(一)民居建筑
安徽宏村是徽派建筑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存完好的额明清民居建筑有四百四十多栋。宏村内的名为承志堂的建筑,颇具代表性,占地规模大,是大盐商汪定贵的主住宅,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其结构如传统徽派建筑构造一样。徽派建筑纵深绵延较长,进门一般为前庭,中设天井,后面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 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从这可以看出阴阳对称的平衡关系,以厅堂为中轴线,两旁都是一样的建筑。而中间是一厅堂,两旁是厢房,厢房数量为双数,这种单与双的空间关系在此显现出来。在徽派建筑里,可以从房间数量来表示单与双的空间关系,在其房间上窗户的设计也是如此。在现代建筑中我们会看到一面窗户会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小下大。此处的设计意图可能考虑到使用方便的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古代窗户设计的影响。古代窗户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为一整体,下面分为两面。一扇窗户由三部分构成,上一下二,这也是单与双空间关系的体现。
(二)宗祠建筑
祠堂是祭祀祖宗和圣贤的庙宇。徽州祠堂遍布城乡,为古时较为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建于村鎮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古祠堂一如民居建筑类似,但规模绝对较于普通民居建筑相对庞大,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渐次高起。宗祠建筑都为三进,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以穿斗式木架唯一高墙。宗祠建筑表现单与双的空间关系,主要以横梁的单双和柱结构的单双为主。宗祠建筑一般对面阔和进深的空间要求较大,所以综合稳固和空间的需求,徽派建筑的宗祠一般采用的是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的结构。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而接斗而成的,便于施工,该建造方式具有避震的效果,但同时不可避免的拥有缺陷性,就是建造的空间相对较小;抬梁式也可称“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要柱(多为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该结构有利于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满足室内空间增大的需求,但它的稳固性稍稍欠缺。在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里面,对梁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穿斗式在立柱一般多为“双”数,横梁多为“奇”数;抬梁式在使用时,立柱为“奇”,横梁数为双。两种结构都体现了这单与双的关系。如安徽绩溪县大坑口村的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祠堂中进是全祠的正厅,其构造就是标准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结合的构造。还有堂樾的清懿堂,更是一罕见的女祠,也是一样的建筑构造。
(三)牌坊建筑
牌坊类建筑,也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牌坊形式都是一样的,建造特点大同小异。一般而言,石雕牌坊在大体结构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底座、立柱、额枋和字板四大部分构成的,如加上檐顶,则为五大部分。牌坊类建筑也是体现了古代最早审美的一个特性——对称美。对称美是古代对美最早的一种认识,对称美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的表示阴阳这个概念,天水伏羲氏塑像抱着的象征阴阳的太极图可为证。而透过阴阳观念,也可以用单与双的空间关系来表示。牌坊类建筑无论牌楼建的多么得富丽堂皇,立柱规律始终是一致的,立柱为双,则所构成的门必为单数,这也是单与双空间关系的一种。安徽郑村乡棠樾村,村口百余米的人行道上屹立着七座牌坊,这就是国内罕见的棠樾牌坊群,他们以“义”字为中心,按忠、孝、节、义顺序由两头向中间排列。七座牌坊有两座建于明代,五座建于清代,记载着当地世代官商鲍家几代人的丰功伟绩。
三 徽派建筑中单与双空间关系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流派,解析其单与双空间关系对现代建筑有着启示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并不仅仅将建筑当做营建、制作一场所,而是当做人文工程,建造以人为主,赋予了建筑社会性和哲理性的意义。著名学者海德格尔在“筑-思-居”一文中道出了建筑的本质,他把建筑理解为人的栖居,把栖居理解为人在大地上“是”的方式,归属于栖居的建筑以场所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重体。他还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仅仅取建造的营建、制造之意来思考建筑的本质,而建造即栖居乃是人的生存方式之一,这一重要思想即被遮蔽和遗忘更加深了②③。研究徽派建筑单与双的空间关系,剖析其背后所蕴藏的中国文化,能够帮助现代建筑设计更能关注人本身,而不是为了建筑而建筑。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