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及多媒体教学本质的理论试探

作者:魏宝宝 杨效兰 更新时间:2014-04-18 13:2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教学媒体;教学工具;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多媒体教学
【职称论文摘要】
教学媒体的恰当选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学媒体的本质,教学媒体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的关系,什么是多媒体教学等问题形成深度的理论认识和反思,对于教学中教学媒体的恰当选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5-0020-03
一、教学工具、教学媒体的概念区分
教学活动是教学主体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物质资源作用于教学客体而维持推进, 进而实现其目的的活动。这里的物质资源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最基本的硬件准备和设施,主要为教学活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环境,如:教室、桌椅等;二是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使用的教学用具,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的作图工具,化学教学中的各种实验器具、药品,教科书等。后者在特定的教学中甚至不可或缺,原因是它们本身承载了教学信息,我们常称之为教学工具或教学媒体。但是,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有无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有必要清晰化。
工具的出现从来就是为人的实践活动而服务的,它产生于人的实践认知的需要,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实践。工具可以被看作是人的器官的延伸,关于这一点,荀子在《劝学》中的论述颇为经典:“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这段话中,荀子说出了人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的原因就是“善假于物也”,这里的“物”,可以引申为认知过程中的工具,在教学中,就是教学的工具。随着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深化,必然需要工具的不断更新作为支撑,教学也是如此。教学工具可以作为衡量教学发展水平的明显标志。从人类历史以及教学的历史与发展沿革来看,教学工具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如图1)。
显而易见,作为教学活动的支撑,教学工具是从低级简易不断地向高级精密发展演进的,且这种演进是持续不断的。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新的、科技含量更高的教学工具产生。
图1 教学工具伴随人类的教学活动发展的大致过程
“媒体”一词来源于英文“media”,剑桥百科全书对其解释是:传播媒介、电视、广播、电影和报刊的全称……各种媒介的重要意义都在于提供娱乐和信息。[2]可见,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传递信息,是否承载了一定的信息是判断它是不是属于媒体的关键。那么,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时,作为承载教学信息的工具时,就成为教学媒体了。有学者指出:“广义的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和传递教学内容的介质,包括教师、黑板、教科书、教具和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体,同时,也包括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即一切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人、物和技术都属于教学媒体”[3]。教学媒体的本质还是教学活动中人们所选择和运用的工具。
日常我们谈到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时几乎将它们同一化,虽然二者联系紧密,但在概念所表述的范围上仍有区别。教学工具指的是教学中所运用到的一切实物和器具,而教学媒体更侧重的是本身承载了教学信息的实物器具,他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学媒体是最为核心和重要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不可或缺。
二、教学主体、教学客体与教学媒体的关系
叶澜教授在谈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说:“教育就像植根于社会这个大地的一棵大树,时时从社会大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又时时结出丰硕的果实献给大地。为了生存,它必须适应社会土壤的特点,而他的生存又对社会土壤的改造起着特定的作用。”[4]由此得到启发,要对作为教学手段和工具的教学媒体以及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一定深度的认识研究,就显得必不可少。每个因素作为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谈及教学时,首先呈现在我们脑海的是一幕幕实际的教学场面。任何教学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借助于一定形式的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得以进行,则必须包含以下基本要素:一是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的教师和作为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的学生,也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教学主体双方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或选用的教学工具或媒介,以及教学活动得以发生所必须具备的物质资源和环境准备,也就是教学物质资源。三是师生以某种方式组合相互影响共同产生作用的对象,也就是教学内容。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影响着教学的组织形式、进展状况和最终效果。当然,还有一些隐含的影响教学的因素,如师生心理状态、自然环境等。
1.教学主体与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搭建在教学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梁建构的巧妙性以及实用性将是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教学活动作为人的特殊的实践认知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表现出了各自的主体性,或者必须得表现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才可以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达成目标。教师是“教”的主体,其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研究上、对教材的钻研上、对教学内容的加工与呈现方式的运用上、对教学方法的筛选与设计上、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有效地利用上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参杂了自己的“个性”,因此,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资源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面对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教”的时候教学效果也往往大不相同。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其获取知识的动态性和主动性上,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做出由过去直接“吞鱼”到现在的“渔获→解剖→烹饪→享用”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借助于自己的肢体,还是五官获取信息,或是用大脑进行思维,总之,都得自己亲自出马,而不是守株待兔,改变静静地坐着等待教师“改造”的局面。之所以要对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进行说明,是因为任何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只有被主体所运用才能显示出其具有的功用。意在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学”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为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教学媒体打开思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更多地被教师掌握,甚至是“独霸”的局面。

      2.教学客体与教学媒体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