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2)

作者:左军 更新时间:2011-07-19 10:1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心理 正向互动 优化
【职称论文摘要】
义精神对今天中国人来说很需要;有74.7%的民众表示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会选择以国家利益为重;93.4%的民众赞成把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五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同情况:90%的民众认同以社会

义精神对今天中国人来说很需要;有74.7%的民众表示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会选择以国家利益为重;93.4%的民众赞成把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五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同情况:90%的民众认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道德标杆,大多数人希望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六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现状的认可情况:72%的民众对我国目前社会总体情况基本满意,65.4%的民众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效显著,综合国力增强。七是个体价值观情况:对“评判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最看重的是什么?”73.6%的民众价值取向定位在“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作贡献”,有一半以上的人生目标是“为社会进步作奉献”和“生活多姿多彩”,54.9%的人生态度选择“知足长乐随遇而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认同与价值观多元并存
  数据显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认同程度比较高,个人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比较一致。但部分民众对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认知模糊,认同不平衡,态度矛盾,价值观差异大等问题。一是认识上的模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有51.1%民众仅是“了解一些”,17%的是“模糊”和“不知道”;对“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70%以上的民众还只是略知一二甚至没听说过。二是认同程度不平衡,一方面对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的认同不平衡,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其它几个内容的认同程度(见表1);另一方面个体认同程度不平衡,积极赞同、说不清,不赞同、不支持等都同时存在。三是态度上的矛盾性,一方面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有87.2%的民众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今天中国人来说很需要;一方面又表现出一种对国家发展及对时政的冷漠,只有40%的民众表示“经常会”“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大部分人不大关心甚至很不关心;表1显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现状的认可程度也低于对其它的认同程度。四是个体价值观差异极大。选择“生活多姿多彩”、“为社会进步作贡献”各有50%,有33%的人选择了“享受荣华富贵”,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态势。
  
  2、社会心理与核心价值体系正向互动为主调查表明,社会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理想目标、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中,有很多积极因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与文化基础,对核心价值体系起着正向的基础性作用。一是以群体为本位的爱国主义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伦理与道德体系是建立在家国一体的基础上的,“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在“义”与“利”发生矛盾时提倡“先义后利”,对民众影响深刻,70%的调查对象选择愿以国家利益为重、为社会作奉献。二是中国人民富有的求实精神,在中国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75%的民众认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愿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比较有信心。三是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道德中心倾向。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伦理体系,“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修养之道等,历来被民众所推崇,体现在72%的民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同,对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有强烈意愿。四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由小康到大同”,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向往的理想的社会,52%的民众认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表示愿意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五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信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崇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主张以和为贵,58%的调查者所持有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乐于参加志愿者服务以及对目前社会现状认可程度比较高体现了这一特质。总体而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濡染着民众的思想与心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形成了社会心理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正向互动。
  3、消极心理对核心价值体系有负面影响
  社会心理中也存在消极因素,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较突出的表现为:一是民族性中存在的小农思想,胆小怯懦、安于现状的心理,相当一部分民众信仰比较多元和模糊,缺乏远大理想,有25.4%的民众信仰佛教、基督教等,有41.4%的民众没有信仰。二是崇尚平凡缺少奋斗精神,虽然大部分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又觉得共同理想离自己比较远,在情感上不迫切。三是有愿望少行动,虽希望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却对“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知之不多,道德修养的方向不明确,经常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人不多。四是有27%的民众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社会现状不满意,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不迫切,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度不高。五是“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后面也隐藏着畏惧困难、贪图安逸和缺少创新精神的心理。
  
  三、优化社会心理共识的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方法与途径,促使处于混沌状态中的社会心理向具有理论层次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社会意识转化与提升,促使一般民众的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升华。
  
  (一)坚持认知创新与信念引领,达到对理论的心理认同
  提升民众心理共识,首先就是要解决认知问题。既要使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含义得以准确表达,又不让民众觉得是抽象陌生的理论教条,就需要进行认知创新,达到信念引领。认知创新的方向是把价值体系四方面的核心理念与社会热点问题及人民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使之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要告诉民众,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因为她解决了方向问题,引导我们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方法论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事物发展的观点指导我们如何看待目前社会各种复杂问题。为什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也是从中国的特点出发,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民族的出路、历史发展的出路,也解决了个人出路,使大多数人有了,立志的方向。如此等等,只有从理想目标、精神动力、道德追求等方面切入,坚持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来讲理论,才能提升理论的亲和力与感召力,使理论人心人脑,达到心理认同。在此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感召和引领支流价值,处理好“一元统领”的价值主导与现实生活中“多元价值取向”的关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亲和力,统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大众主体的理性认同,成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