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整体性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2)

作者:唐庆鹏 康丽丽 更新时间:2011-02-25 09:5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整体性治理;行政生态;本土化;制度创新;
【职称论文摘要】
3.社会生态要求政府与社会有机链接。总体上看, 中国社会正在远离传统社会而向现代社会快速迈进,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为政府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新的社会变迁也对政府治理提


3.社会生态要求政府与社会有机链接。总体上看, 中国社会正在远离传统社会而向现代社会快速迈进,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为政府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新的社会变迁也对政府治理提出新的挑战:(1)社会的阶层分化日趋明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我国目前存在着十大阶层, 每一个阶层内部都存在着复杂的亚阶层,多样性的扩展意味着复杂性的增强, 因此, 正确协调处理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是政府在新世纪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2)“第三部门”逐渐兴起但还不成熟。这些社会组织的逐步兴起壮大,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担了政府治理职能,但同时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还远未达到政府治理的需要。在西方政府治理改革的前沿国家,如德国每万人中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120个,法国110个,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最快最多的上海、青岛等城市,每万人中才发展到6. 5个和6. 1个。[6]此外,我国相当多的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承担着许多政府行政性事务,缺乏独立自治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服务、沟通和监督的作用。(3)社会风险不断增加。整体性政府理念的兴起部分地是由于风险社会的来临。大多数国家政府相信组织间交流的协同工作能力是有效应对灾难事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生产事故、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群体性事件等危机事件频发, “这一系列让人无法喘息的乱象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社会!”[7]要求我们同样要加强协同工作能力建设。
  4.文化技术生态要求政府治理理念与技术的优化。当前我国外部行政文化生态呈现多元化特点。首先,我国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政治信任感和良好的政治宽容精神,政府治理的资源动员及调控组合较为容易,也使政府治理创新能够在一种较为平和的气氛中进行;其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日益形成新的利益格局,社会公众主体的自我意识苏醒,民主法治意识也逐渐增强;再次,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对自己的公民角色的认知程度、政治能力感、效益感相对较弱,致使政府治理在实践中屡屡遭到来自文化观念的阻碍;最后,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异化。在部分官员中,公益观念、服务宗旨在不同程度上被权力腐败、官本位思想所淡化,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并造成很大危害。
  现代社会中, 网络与信息技术在塑造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同时,对政府改革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并为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登力维认为,“信息系统几十年来一直是形成公共行政变革的重要因素,政府信息技术成了当代公共服务系统理性和现代化变革的中心。”[8]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 2008年以来的互联网发展有三个量的突破,即互联网用户总量、宽带用户总量及国家顶级域名“cn”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这显示出我国互联网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力。伴随着电子邮件和其他沟通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将跨越组织界限之间的伙伴沟通和合作变得更好、更快,也更廉价。与外部互联网发展的欣欣向荣相比,我国政府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低。由于政府的信息资源长期以来处于初级、简陋的管理状态,以及政府网上办公在系统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威胁与挑战,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并没有随社会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应有的提高。
  三、整体性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进路建议
  面对转型期我国行政生态的特殊性,整体性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需采取审慎态度。就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创新路径而言,我们可以遵循“外部行政生态——理念——权力——职能机构——手段”的改革路径来逐步推进。
  1.以整体服务为导向,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整体性治理取向的政府再造要求遵从公民的整体需求,构建服务型政府,因而推进整体性治理必须从政府治理理念实现转变: 首先,以整体性思维审视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继续秉持单一的行政思维看待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政府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问题, 表面上看在行政管理层面, 但问题的核心可能牵扯到诸如政治体制等外部生态的影响。其次,实现价值取向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注重公民需求的整体回应,增强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再次,在注重对正义、公平、责任性等民主价值的强调和对公民权利、人民主权和公共利益等多元价值的追求以充分体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的同时,肯定对效率价值的追求,综合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
  2.以宪政为前提,规范政府权力关系。整体性治理在权力运作上不同于官僚制的集中权力和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单位分权,而是强调扩大授权,即并非加强中央集权, 而是在分权基础上的整合。但扩大授权的前提是权力运行环境是民主自由,否则将倒行逆施并有导致威权主义泛滥乃至打击民众的自由度的危险。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这就增大了今后政府权力调整的风险性。因而,政府机构改革应在宪政秩序的范围内进行, 也只有在宪法的保障下进行机构改革, 才能保障政府机构的改革取得成功。[9]首先,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创新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其次,进一步完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包括拓宽公民利益诉求渠道、创新公民参政议政机制等。再次,规范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包括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度化再调整,以形成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最后,明确权力权利格局,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良性权力—权利格局。
  3.以市场与社会为立足点,梳理政府职能关系。加强政府职能的内部整合,首先要立足市场,整合政府与市场职能关系。整体性治理就是要准确处理好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关系,其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政策法规进行必要的规制和有效的调控。整体性治理的政府应更加侧重以宏观的角度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减少和避免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活动。其次,培育公民社会,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无缝隙衔接。整个社会管理是由政府职能和社会自我管理职能所组成的严密而完整的系统,双方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的职能范围此消彼长相互作用,各自发挥着应有功能。[6]再次,在明确政府职能边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一种“组织规模大、职能范围广”的大部门体制, 对相同或相近的政府职能进行整合、归并, 综合设置政府机构,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限冲突、政出多门等问题,最终建构一种体现“整体政府”要求的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