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勤先生对陈独秀和李大钊早期思想的研究(2)

作者:李丹丹 更新时间:2017-04-05 14:2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陈独秀;李大钊;张锡勤;思想
【职称论文摘要】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觉悟,激发了人们追求理想的愿望,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也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觉悟,激发了人们追求理想的愿望,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也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陈、李在这一时期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领路者。但是,由于两人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导致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态度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张锡勤先生对于陈、李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他认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李大钊一直保持严肃、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之后。所以,在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初步传播阐述中,张锡勤先生着重论述了李大钊。
(一)肯定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张锡勤先生梳理了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思想,并且做出了分析,他认为李大钊探讨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点,进而从两个方面肯定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李大钊指出法国革命与俄国革命反映的心理变动不同。“法国革命与俄国革命,都是世界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伟大革命,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十月革命的领袖是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将资本家的生产制度打破;男女都要争取工作的机会。”[1]886法国革命可以说反映了19世纪全世界人民普遍的心理变动;俄国革命则反映了20世纪全世界人民的心理变动。此时的李大钊不仅仅意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而且更加觉醒到要推翻旧制度和建立两性平等的意识。
2.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不同。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要超过法国大革命。“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1]887张锡勤先生分析,此时的李大钊十分清楚,法国革命与民主共和已经过时,是时候抛弃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拥抱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了。此时,李大钊的所有言论的核心都是为中国思想界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并且他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走俄国人的路。
(二)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
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1919年5月5日,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1周年,在李大钊的直接帮助下,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这一专栏先后发表了日本学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不久李大钊又将《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888在《马克思研究》专栏中,刊登了许多探讨马克思学说的文章,比如顾兆熊、凌霜、陈启修等人。李大钊希望通过文章使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有正确的理解。
1.他提出了唯物史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的观点,并且阐释了唯物史观的要点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另一个是生产力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具体来说,唯物史观确定了社会组织的源头,根据所确定源头的原理,来观察经济状态,从而进行剖析,然后得出可以预见的路径,进而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
2.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历史的进步往往源于政治斗争,而政治斗争的背后往往都是复杂的经济争夺。他认为,只有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才能够对历史向前的进程得出科学的说明。具体来说,就是经济上利害相反的阶级,比如说有土地的与没有土地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他们都是一方比另一方要强,更直白的说是一方靠掠夺他人得利,一方则受人掠夺和压迫。二者之间由于存在阶级之分,才会产生阶级竞争和斗争。“社会的生产方法中采敌对形式的最后,阶级竞争也将与这资本家的生产方法同时告终”[1]。由此,他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结局将是走向灭亡,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主义。
3.他肯定了唯物史观的地位。李大钊认为“唯物史观的建立是马克思的‘莫大的功绩’……因为他发现那阶级竞争的根本法则”[1]。他指出,唯物史观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厘清了阶级竞争的根本规律,以往人们都忽视了经济在阶级斗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用法律现象去决定经济现象是逆势的行为”[1]。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发现了经济在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性,人们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有了客观的认识,在学理和实践上肯定了他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简要分析
对于陈、李的哲学思想,张锡勤先生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中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专门列出一节对二人的早期哲学思想做了详述。他认为二人的共同点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反对封建迷信,坚持走科学、自由、民主的道路;对于西方宗教的观点虽不相同,也是由于各自的理解上有所偏颇,总体说来异中有同,二人都提倡唯物论,并且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是一致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面,由于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后期,所以这部分张锡勤先生只分析了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观点,认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思考,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他能够客观地分析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构造(经济基础)和表面构造(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唯物史观以及政治经济学都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李大钊始终站在拥护、崇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是坚定的。
张锡勤先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思想发展有精深的研究。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张锡勤先生始终以历史唯物论作为研究思想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特别重视历史情境对思想发展的基础和决定作用,并善于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对象,从而给出公正的价值评判。张锡勤先生对陈、李早期思想的研究也不例外,他详细叙述了二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对二人的思想做出了两点论的评价,既让我们了解到陈、李思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同时也看到了他们思想中的局限性,这对我们今天的思想史研究仍具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锡勤.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