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纵载横”与无远弗近(5)

作者:陈业新 更新时间:2010-09-14 10: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燕蓟地区; 交通地理; 秦汉时期
【职称论文摘要】
2、飞狐道。《辞海》飞狐:①要隘名。今河北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古为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交通要道飞狐道咽喉;②古道路名。东汉初筑,南自今河北涞源、蔚县之恒山峡口,东北通怀来、北京市的道路。对于历史上的


  2、飞狐道。《辞海》“飞狐”:①要隘名。今河北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古为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交通要道飞狐道咽喉;②古道路名。东汉初筑,南自今河北涞源、蔚县之恒山峡口,东北通怀来、北京市的道路。对于历史上的飞狐道,王文楚曾有专门研究,深值借鉴(注:王文楚:《飞狐道的历史变迁》,《古代交通地理丛考》。)。
  “飞狐”一词较早见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三年(前204),郦食其建议刘邦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汉书》郦传“蜚”作“飞”。郦生所说“蜚狐”,为飞狐关隘,非道路。不过,他要刘邦据守“蜚狐之口”,应有道路通过。有关“飞狐道早在楚汉之际,就已形成”(注:王文楚:《古代交通地理丛考》,第255页。)结论因此不虚。《辞海》称筑于东汉初、《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始标注“飞狐道”(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第61-62页。),都不准确。此后郦语以外涉及秦汉“飞狐”的事例有:《汉书•文帝纪》,后元六年(前158)冬,匈奴骑入上郡,汉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后汉书•王霸传》,建武时,卢芳与匈奴等连兵,寇盗尤数,缘边愁苦,王霸“弛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关于上述记载需弄清两个问题,即飞狐口所在、飞狐道起讫及走向。
  首先,飞狐口所在,《史记》郦传“集解”引如淳语:“上党壶关”(注:郦道元《水经注•漯水》:“苏林据郦公之说,言在上党,……如淳言在代”,疑裴引“上党壶关”实为三国魏苏林语。)。但颜注《汉书•文帝纪》则说“如淳曰在代郡”。壶关在晋南即今山西长治东南,而代郡在晋北,相去殊远。而云“上党壶关”仅一例,《史记》、《汉书》其他注家均称飞狐口在代郡。如《史记》“集解”在引如淳“上党壶关”后按:“蜚狐在代郡西南”。《水经注•漯水》:“言在上党,即实非也。如淳言在代,是矣”。颜注《汉书》郦传:“臣瓒曰飞狐在代郡西南”,并云“瓒说是,壶关无飞狐之名”,否定了如淳“壶关”说;在注《汉书•匈奴传》后元六年汉使“赵屯飞狐口”时,颜氏又说:“险阨之处,在代郡之南,南冲燕赵之中”。飞狐代郡说也得到后人如宋元王应麟、胡三省等的肯定(注: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7《名臣议论考•郦食其画取楚之策》;《资治通鉴》卷10《汉纪二•太祖高皇帝上之下》胡注,三年。)。
  飞狐口具体位置,《水经•漯水》:漯水又东流,祁夷水注之。水出平舒县,东径平舒县之故城南泽中。魏《土地记》曰:代城西九十里有平舒城,祁夷水又东北,得飞狐谷。魏《土地记》曰:代城南四十里有飞狐关,关水西北流,径南舍亭西,又径句琐亭西,西北注祁夷水;《史记》郦传“正义”:蔚州飞狐县北百五十里有秦汉故郡城,西南有山,俗号为飞狐口;胡注《通鉴》:《地道记》恒山在上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北行四百五十里得恒山岋,号飞狐口,北则代郡也(注:《资治通鉴》卷10《汉纪二•太祖高皇帝上之下》胡注,三年。);清初《大清一统志》:飞狐关,在蔚州南。魏氏《土地记》代城南四十里有飞狐关。《蔚州志》飞狐口在州东南六十里,北口在州南三十里(注:《大清一统志》卷25《宣化府二•关隘》。)。
  按:漯水,秦汉时治水,今桑干河;祁夷水,今桑干河支流壶流河;平舒,今山西广灵县西;代城,今河北蔚县东北;祁夷水支流飞狐关水,秦汉在交通关隘处设有关卡,飞狐关水可能因飞狐关之设而得名。飞狐关水呈西北-东南流向,在蔚县南;飞狐谷,郦注称即飞狐之口,有误,实际应是飞狐关水所在峡谷(注: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3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41-42页。)。《史记》郦传“正义”飞狐县治今河北涞源,为隋改汉以来广昌县置。胡注《通鉴》引《地道记》之恒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曲阳,即今曲阳;“恒山岋”之“岋”,《康熙字典》引《正字通》“岋”本同“岌”。《说文》释岌为“山高貌”。胡注《通鉴》魏王“珪自邺还中山,将北归,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凿恒岭,至代五百余里”:“恒岭,恒山之岭”(注:《资治通鉴》卷110《晋纪三十二•安皇帝乙》,隆安二年。)。雍正《畿辅通志》引胡注云“恒岭即恒山山岋也”,将“岭”书“岋”。可知,《地道记》“恒山岋”即恒山岭。但清初《骈字类编》“山岋”引《水经注•白水》“隆山南有一小山,山坂有两石虎”,则将“山坂”作“山岋”(注:《骈字类编》卷36《山水门一•山》。)。坂,同“阪”,山坡、斜坡。又表明“山岋”为低矮山岭或山地。这和宋人韩拙“小山曰岋,大山曰峘,岋谓高而过”(注:韩拙:《山水纯全集•论山》。)之“岋”的界定相吻合。所以,“恒山岋”就是相对低矮的山地。正由于其地势相对低矮,故而飞狐口落位于斯。蔚州,治今河北蔚县(注:李贤等:《明一统志》卷21《大同府》;《大清一统志》卷24《宣化府》。)。
  由此可知:飞狐口应在蔚县或秦与西汉时代郡西南的恒山口,其所在地形乃恒山西北壶流河地区的低矮山地;飞狐关并非所谓的“亦即飞狐口”,因为二者方位不同:飞狐口在代郡西南,飞狐关则在代郡南流经飞狐谷的飞狐关水上,不可混淆;飞狐关水所在的飞狐谷应有一条道路,道上设有飞狐关、南舍亭、句琐亭,表明该道交通地位十分突出。
  其次,飞狐道起讫和走向。有人认为,汉代飞狐道由洛阳至广阳郡驰道上的涿郡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南)西行,经广昌(今涞源)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注:《河北公路运输史》第1册,第26页。),似不确。秦汉飞狐道具体路线的较早记载为《后汉书•王霸传》王霸“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一段文字。它透露两个信息:其一,治即整治、修治。王霸等“治飞狐道”,说明该道此前有之,殆因崩坏(注:《资治通鉴》卷43《汉纪三十五•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胡注,十二年。),王霸等对之加以修整;其二,整修后的飞狐道,则从蔚县东北到大同东北,总共300多里。但李贤注《王霸传》:“飞狐道,在今蔚州飞狐县,北通妫州怀戎县,即古之飞狐口”。飞狐县即今涞源,怀戎县为唐代妫州治所。《旧唐书•地理志二》:妫州,隋涿郡之怀戎县。贞观八年(634)改名妫州,取妫水为名。长安二年(702)移治旧清夷军城,天宝元年(742)改名妫州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妫州。旧领县一,怀戎,后汉潘县,属上谷郡,北齐改为怀戎,妫水经其中,州所治也。妫州,天宝后析怀戎县置今所。《文献通考•舆地考二》所载大体同此。汉上谷郡治沮阳,即唐怀戎县治所,在今怀来东南。如李贤所注为实,则:(1)李贤“北通妫州怀戎县,即古之飞狐口”说明飞狐口为飞狐道出口。(2)王霸等“治飞狐道”,不仅修整了从蔚县到大同间300余里的道路、亭障,而且还打通了蔚县东北到怀来东南的飞狐道,直接沟通了河北平原与燕蓟一带的军事交通,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注:王文楚:《古代交通地理丛考》,第256、257页。)。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