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等教育与政治捆绑式发展的隐忧

作者:刘德林 更新时间:2011-02-28 11:3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教育;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政治文化。
【职称论文摘要】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要遵循教育发展的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政治建设要走向民主,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不是政治的佣人,政治也不能成为教育的主题;政治民主建设单纯依靠思想宣传,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具体实践,只会造成政治民主的失效。

一、引言
  
  中国的大学似乎什么都是,是衙门,是工厂,是商场,是“赌场”,是“地王”,是“战线”,甚至是“桥头堡”,当然,附带也是大学……而大学教授则更像政客、幕僚、老板、袍哥。所以,中国的“学界”既是商界,也是政界,还是“江湖”[1]。
   “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 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的不够”[2]。
  “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3]。
  
  二、政治对教育的捆绑
  
  政治对教育的捆绑使得教育缺少自由性,教育变成了政治的工具,教育代行了政治的局部功能,如宣传功能和教化功能;同时,政治把教育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有利于政治精英的培养,笼络文化精英和知识精英,为其所用,使得政治权力的继承后继有人;政治掌控教育方向,分配教育资源,制定教育政策,形成“听话的孩子有奶吃”,这为政治决定社会资源分配提供好的模式。于是,政治成了支配一切、控制一切的场所。政治对教育的捆绑结构功能主义的应用,是政治系统对教育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合。相信政治能统领一切,政治能整合一切。
  
  三、教育对政治的依赖
  
  教育对政治依赖,容易得到权力和政策的扶持,进而获得政治“恩赐”。教育对政治依赖,减少了教育发展的阻力和困难,避免竞争,形成“一劳永逸”,只要安分守己,就会得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奖励;教育依赖政治,是教育发展惰性的表现,教育要发展要进步,就要面临挑战,而只要对政治言听计从,就会得到上有政策和上有对策的安排。教育变成没有自己发言权和主动权的机构。教育对政治的过度依赖是功利主义的倾向,是实用主义的应用。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和考试是为了获得文化之外的一切。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国内社会甚至国际社会诟病的一个“重灾区”,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送礼、择校、体罚学生、校园安全等),到高等教育的问题(学术腐败、领导腐败、盲目扩张以及学生就业难等),这些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亡发展的根本,没有教育就没有民族的延续,没有教育就没有国家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政治建设同样是怨声载道,权力腐败、政治民主、公民自由等成为社会群众严重不满的对象;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证,部分官员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从人民身上获取不义之财,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政治权力运行缺少制约导致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紧张,人民群众不断以各种抗议和愤慨表达不满。政治权力企图借用教育之手达到文过饰非,培养政治忠诚;但是政治和教育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种捆绑式发展只能导致各自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
  1.隐忧一:目标的迷失。大学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大学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受社会风气的浸染,受时代潮流的冲击,大学难免受到诱惑,物质的、权力的、情色的;同时在政治权力的指挥棒下,大学也难免成为“墙头草,随风倒”;大学没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没有独立的意志,最终使大学在政治权力和社会潮流的倾轧下,失去方向,为了就业率、为了评估、为了学校声誉,为了学校规模、为了学校待遇,唯独不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学校疲于应付,学生茫然失措,教育一筹莫展。
  八十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怀士堂前留下名言:“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这种“立志做大事”的精神流传至今,仍铭记在中大学子的心中。陈寅恪等众多学者在中大播下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学精神的第一要义。《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学精神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正如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大学不是风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必须时常给社会一些它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社会所想要的东西。”科学理性的批判精神,可以确保大学不是盲从者、媚俗者,而是洞悉社会发展……[4]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旭东眼里,大学由向往、追求理性的人相聚在一起,这些人具有理性的激情和理性的态度。理性和理性的激情是大学推不倒的“围墙”;思想和思想的自由是大学开放的“大门”。
  大学是文化创造和传承的圣地,大学成为精神的栖息地,是灵魂的修道院;世俗的纷扰与变化只能成为大学加工的素材,而不能成为大学进步的干扰;社会成为大学研究的对象,社会不是大学卖弄的舞台。当大学把自己的加工和创造的成就奉献给社会时,会引起社会的变化与创新,而不是大学咀嚼或者吸纳社会的残羹冷炙。作为社会的净化器,首先净化自身,方能为人师表;其次是为学生建立一道防火墙,增强学生免疫力。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把大学界定为:“以纯知识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机构。而纯学术的研究活动正是大学孤寂和自由的存在形式的内在依据。据此,大学应有一种精神贵族的气质和对纯粹学术的强烈追求,而不考虑社会经济、职业等种种实际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说:“如果社会科学要作为科学来发展,它们就必须脱离商业行为、政治行为以及这样那样的改革,即使他们需要不断与各种商业现象、政治现象和社会实验现象保持接触。”[5]
  2.隐忧二:文化的迷失。当大学教育成为政治指挥棒下的战士的时候,大学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和独立,更没有自己的追求。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化追求,仅仅成为政治权力的棋手,为文治武功鼓与吹,大学的价值受到社会的质疑,大学的存在也成为社会登堂入室的工具。在实用主义的立场下,大学变得急功近利;大学教育成为了“官僚士大夫”的训练营,培养了御用的文人。
  由于大学采取实用主义的立场,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自然学会和领悟了政治权力所能带来的好处,当学生干部成为大家争取的目标,考公务员必然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在这种“政治取向”的教育氛围中,学术和科研,知识和文化变得无足轻重,甚至一文不值。“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重新成为当前大学生追求的动力。大学也就没有培养出“巨人”“诺贝尔奖”“大家”的氛围和气质。“既然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那么,理智的培养,或者反省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必须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6]。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