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作者:李葆珍 更新时间:2010-10-15 23:0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安全;中国能源战略;多边合作
【职称论文摘要】
近年来由于全球石油需求大大超出预期,以及中东、非洲等石油盛产区局势震荡,再加上石油资源正日益减少,致使国际上围绕原油的争夺目益激烈。而中国国内石油产量的增长落后于需求的增长,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顺应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制定了符合发展需求的能源战略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动力支持,能源的稳定供给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安全。
  
  一、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能源战略选择
  
  近年来由于全球石油需求大大超出预期,以及中东、非洲等石油盛产区局势震荡,再加上石油资源正日益减少,而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由于成本及技术等原因尚无法取代石油成为主要能源,致使国际上围绕原油的争夺日益激烈。而中国国内石油产量的增长严重落后于需求的增长,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量翻了一番还多,近年来更是急剧上升。现在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为维护自身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不得不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进口石油达9000万吨,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首次超过亿吨,达1.2亿吨。据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调查评估,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自给量将不及需求量的一半,石油缺口近2亿吨。
  而据国家能源领导小组方君实在2006年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石油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演讲时所说:随着国家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对能源需求进一步增加,国内能源需求缺口将进一步加大。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4.3亿吨。到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达4.5亿吨到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因此,石油问题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按目前GDP增速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测算,预计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0年增长一倍以上,如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降下来,中国能源供给将难以保证,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在谈到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时指出:“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
  国家能源局2009年5月25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目前,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50%左右。报告指出,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变。在此背景下,中国油气行业运行态势有了新的变化,供应稳步增长,需求短期放缓但长期依然看涨。从石油的生产来看,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东部油田在减产,西部发展比预期慢,海洋油田产量仍较低,因此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报告认为,总体而言,在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国内资源存在限制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原油贸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逾六成四。
  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关系到和平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而适应环境变化、符合发展需求的能源战略则起着决定性作用。
  面对巨大的石油供应缺口,中国只能进口石油以平衡供需关系。而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是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直接从产油国购油的比重不大,而且中国境外供应石油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和非洲,这种单一性导致了石油进口供应的不安全性。首先这两个地区的局势很不稳定,政治、宗教冲突,加之大国之间崛起与遏制的角逐,难以保证石油的稳定供给,尤其是在特殊时期,不排除有停止供油的可能性。石油来源地的局势动荡是中国油源安全的重要隐患。再者,由于国际市场主要是由西方金融机构和大型石油公司所控制,他们操纵着石油价格,从而使中国的能源进口面临受制于人的威胁。
  从中国进口石油运输通道来看,主要依赖三条海上航线:第一条是中东航线,第二条是非洲航线,第三条是东南亚航线,中国进口石油的4/5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但是马六甲海峡及附近地区海盗活动十分猖獗,而且海峡的交通秩序比较混乱,穿越海峡的客货运输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渔船已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单一海上通道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石油与国民经济的安全。
  因此,针对中国面临的石油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在拓宽油源和开辟新油路上下工夫,寻找新的能源供给国,改变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石油的现状。剑桥能源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以美国的能源安全为例指出,能源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主要原则:市场原则、多样化原则、紧急应对原则、合作原则、信息交换原则、创新原则和环境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多样化。不论是石油来源还是其他能源的使用,都离不开多样化原则。在2003年中国发展论坛“能源战略和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丹尼尔·耶金博士建议中国的“能源供应来源应该多样化”。全球化不仅能将市场联合起来,而且能加快经济力量和观念的发展,全球化的特性使能源成为公共政策的一个关键因素,使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成为决定国家活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给“能源安全”下一个相对简单的定义:以合理的价格不断获得能源供应用以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保证中国直接稳定地获得国际石油资源供应,自1993年中国步入净石油进口国行列之时,中央就开始逐步调整能源政策和能源开发战略。一是稳住东部,发展西部。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对东部老油(气)田不作过量开发,而将开发重点转移到西部的新油(气)田上,同时实施西气(油)东输工程。二是建立国家能源储备体系,这不仅可以防止能源供应突然中断使国民经济遭受损失,而且可以在能源价格暴涨时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三是提倡节约能源。目前,中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费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每年因燃料利用率低而带来的损失高达1200亿美元。四是积极开发海外能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可靠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基地,同时努力实现多通道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本文主要就第四点——能源来源的多元化

进行探讨。
  要实现海外油气资源的供应来源多元化和运输通道多走向这一目标,就不能仅仅限于从国际市场上购买油气,而必须进入国际能源开发和运输市场开展中外能源合作,同时要开辟陆地能源通道。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