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斯巴达军事霸权的比较分析(2)

作者:曹晋丽 更新时间:2014-12-29 16:0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秦国; 斯巴达; 军事; 霸权
【职称论文摘要】
来库古认为,富贵奢侈会腐蚀人的灵魂,只有节俭朴素方能磨练人的意志。所以,斯巴达实行公餐制。公餐制的饮食十分简朴,最著名的是黑肉汤,据说喝过的人再也不想喝第二次。它除了避免人们暴饮暴食,公餐中长辈与晚


  来库古认为,富贵奢侈会腐蚀人的灵魂,只有节俭朴素方能磨练人的意志。所以,斯巴达实行公餐制。公餐制的饮食十分简朴,最著名的是黑肉汤,据说喝过的人再也不想喝第二次。它除了避免人们暴饮暴食,公餐中长辈与晚辈的频繁接触还能促进对晚辈的教育。
  二 二者军事霸权的影响和结局的比较分析。
  (一) 秦国和斯巴达都处于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们各自经过几代人的浴血奋战,分别成为中国和希腊的军事霸主,都曾耀武扬威、辉煌一时,能够左右他国政局,这是其共同点。
  (二) 然而,秦国和斯巴达的军事霸权在维持时间长短和最终结局方面又有较大差异。
  秦的霸权长达百年之久,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6]。而且最终一统九州,北逐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6],南制百越,“百越之君,负首系颈,委命下吏”[6]。秦不仅统一了华夏地区,而且还将疆域扩展到了北狄南蛮之地。
  相比较之下,斯巴达的霸权就短多了,在伯罗奔尼撒战争胜利的公元前404年,它最终确立在希腊的霸权,然后随即在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就失去了霸权。仅仅34年,斯巴达还来不及享受霸权的荣耀,它的霸权就陨落了。
  三 同为各自所处时代的军事霸权,结局为什么迥然而异呢?仔细想一想,这意料之外的结局其实有着情理之中的深刻原因。
  (一) 社会经济方面。
  秦国商鞅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富国是强兵的基础和前提。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7] 425,这大大提高了普通百姓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发展农业,秦国还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关中的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xì戏]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蜀中的都江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些水利工程使得农业旱涝保收,为秦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于一个崛起称雄的国家来说,经济、军事二者缺一不可,秦国二者齐备,因此霸业长固。
  斯巴达的来库古立法忽视富国的目的。斯巴达全体公民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而是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希洛人。希洛人受着非人的待遇和残酷的剥削,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更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因此,在经济上,斯巴达是一个物质缺乏的国家。斯巴达强大的军事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霸业如昙花一现。
  (二) 社会矛盾方面。
  从春秋到战国,秦国的奴隶贵族衰弱了,地主阶级取而代之成了统治阶级,以前的奴隶成了农民。地主阶级作为新的统治阶级,在当时还是一个进步的阶级。变成农民的奴隶,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了一些自己的私有财产,只要有军功即可得到相应的爵位,这就使得秦的社会矛盾比较缓和。
  而斯巴达却不同。作为统治阶级的斯巴达公民与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之间的矛盾自不必说。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在作为统治阶级的斯巴达公民内部也越来越矛盾重重了。随着斯巴达霸权的确立,斯巴达从服从于它的城邦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然而这些财富并没有在全体斯巴达公民中进行平均的分配,而是集中在了少数贵族手中,这就使得斯巴达公民内部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整个社会的矛盾十分激烈。
  (三) 制度创新方面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又经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一整套新的制度——封建制度,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大的进步,符合战国社会大变革的趋势。而且当时秦国的封建制度比东方六国更完备,所以,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更强。
  而斯巴达从哥拉尼亚平原中的一个小城邦到平原称霸再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主乃至到后来的整个希腊的霸主,都一直走的是城邦制的道路[8]。而这种体制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在斯巴达成为区域性霸主乃至整个希腊世界的霸主时,城邦制已不适应时代需要了。
  (四) 对外政策方面。
  秦国实行对外开明的政策,尤其是对于外来人才,不惜重金吸收。韩国的水利疲秦之计败露后,秦王嬴政认为外国人不可信,就颁发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离开秦之前,他以敏锐的政治家的洞察力和妙笔生花的才气,给秦王上了一道《谏逐客令》,分析说:“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8]。秦王是位开明的君主,立马废止了逐客。其实,在秦国强盛和统一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将名相多数不是秦国人,百里奚是虞国人,商鞅是卫国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吕不韦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祖孙三代连出名将的蒙氏家族是齐国人等等。对于外来人才对秦国发展的贡献,李斯在《谏逐客令》中有充分的评说。
  秦国正确的对外政策还表现在争霸和统一过程中谋略的适当运用,主要是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秦的决策者认为,远方的地理位置不相联属的国家之间,矛盾较少,更易结成相对稳定的同盟关系,攻取临近国家扩张势力,增强自己的力量,会使远方的国家慑服,即使盟友变成了敌人,也不会腹背受敌。秦在统一过程中,和远方的齐结成长期而稳定的同盟关系;对较远地燕楚则不至于使双方矛盾激化;对于和它临近的三晋,则不断的攻城掠地。事实证明,这种谋略是非常正确的,有效的。

     而斯巴达却是一个很封闭的国家,他们几乎不与外界交往。一般的人除有政治任务外是不允许进入斯巴达的。斯巴达对他邦有识之士的吸收也少之又少。
  对外关系上,斯巴达也不善于运用外交手腕,来库古立法的规定使斯巴达人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他们只知用蛮力制服对手,却不知在制服后怎样维护对对手的控制。斯巴达在称霸整个希腊后,其派往外邦的总督在那里只知大把的捞取财富,却不考虑怎样树立斯巴达的权威来维持对被制服邦国的长久统治[9]。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大不如秦统治者的,这也是斯巴达霸权转瞬即逝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秦与斯巴达,两个霸权国家,一个霸业长存、最终一统江山铸就了划时代的大秦帝国;一个霸权刚建立就迅速陨落。他们的兴衰存亡,对我国当代的崛起有那些启示呢?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