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教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经验举隅

作者:康浩浩 魏齐 魏彦宁 更新时间:2015-04-20 14:0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清通法;治疗经验
【职称论文摘要】
赵凯教授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机为“毒滞脉络”,提出了从肝主疏泄论治,运用清通法,佐以温阳的方法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中一种以中、大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及主动脉等受累为主,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也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在其众多的因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1-2]。
  AS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遗传的关系密切,近年来证实感染因素亦是AS的诱发原因之一。此类疾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难以根治,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西医多采用降脂、抗凝、扩血管、手术等对症治疗,但复发率较高,临床疗效不理想。中医则多以活血化瘀法治疗为主。赵凯教授采用清通法为主,佐以温阳的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血管病、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等有较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对导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有一定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 重经典,抓病机
  中医学的文献记载中并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名,但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脉痹”、“胸痹”、“心痛”、“真心痛”、“中风”、“痰饮”、“脱疽”等范畴[3]。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热,或寒,或痹……变化无穷,此皆邪气之所生也。”《古今医言》又谓“邪气者毒也”。其病因十分复杂,多与饮食不节,脏腑亏虚,外邪侵袭导致湿热痰浊瘀血互结,脉络闭阻而成。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痰证、瘀证等,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所采用的治疗往往以活血祛瘀消痰之法为主,各项研究也集中在活血化瘀领域,忽略痰瘀皆为邪毒所致。赵凯教授以为毒邪与AS密切相关,并贯穿于AS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理过程,是本病迁延不愈、变证丛生的关键因素[4-5]。
  赵凯教授师承全国著名脉管病泰斗奚九一教授,根据奚老“因邪致瘀”理论,提出“脉痹多为邪毒所致”、“诸邪皆可化热”,“邪毒化热”、“邪瘀化热”,认为AS发病邪为主因,根本是素体虚弱,瘀邪阻滞,最终结果是组织损伤,其病理演变规律为因虚招邪、因邪致损、因邪致瘀,即AS是“邪是标,瘀是变,损是果,虚是机体的本质”的慢性病变过程。赵凯教授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机为“毒滞脉络”,主张从肝入手,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使全身气血畅达而无瘀滞。治病应重早期病变,截断病机,把握病机之先,肝主疏泄调达,邪去则血脉自通。运用清通法为主,佐以温阳的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临床之时,辨证施用,疗效显著。
  应用清法为主要原则祛除邪毒从而达到治疗AS的目的,不仅符合中医辨证,而且与现代医学观点相契合。此外,临床上应用清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比如下肢动脉闭塞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都取得了显著疗效[6-7],这也为采用清法治疗AS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
  2 清通法为主,佐以温阳
  赵凯教授认为AS患者多嗜食肥甘厚味,或长期吸烟,由湿浊热毒之邪致病,邪积为毒,更致痰瘀变生,阻闭脉络。所谓“无邪不毒,热从毒化,变从毒起,瘀从毒结也”。其发病与中风病“内生毒邪致病”极其相似,故可认为AS的病机为“毒滞脉络”。因此,采用清法为主治疗AS符合中医辨证原则。
  赵凯教授认为,中医清法是清广义之邪,清致病之邪气及因邪而生的各种病理产物,即清外来之邪及内生邪毒,而非仅限于细菌感染。主要采用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软坚、清泻祛毒、清浊化毒、清瘀荡毒等药物以消除病邪的治疗方法,亦非是单一的清热解毒。患者多伴有阳气不足,推动无力,临证可适当佐以温阳之药(少量的附片、干姜)温振肾阳,鼓动气血,结合清通之药,能迅速取得疗效。故而在临证时,虽多以清通法为主,却不失温阳。
  3 节饮食,慎起居
  本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影响病情因素较多,故应常常嘱咐病人注意预防调理,诱发因素多与风寒湿热毒邪入侵有关;并与嗜食肥甘滋腻和辛辣炙煿、吸烟、饮酒等关系密切。故而,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①清淡饮食、少食肥甘滋腻。如过食肥甘滋腻之品,则易化痰浊阻滞血脉,加重病情。②保持心情愉悦,戒烟限酒。③劳逸结合,适度锻炼,勿要过度劳累。④另外还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同时平素可选艾叶10g,红花5g,路路通10g,紫草15g,忍冬藤30g,肉桂10g,熬水足浴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8-9]。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41岁,教师,2013年9月15日初诊。主诉:“间断性胸闷憋气3年,有胸前区刺痛3d”。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过度饮酒后,出现胸闷、心悸、头晕。遂就诊于当地医院,以“胸闷原因待查”收住入院,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经改善血循环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活血药物,血压恢复正常,遂自行停药,未再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10天前因过度饮酒,胸闷、心悸加重,伴胸前区刺痛,口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不明显,逐来我院求治。现症见:胸闷憋气,阵发心前区隐痛,无后背放射性疼痛,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头晕,汗出多,活动后为甚,纳可,口臭且干,夜寐尚可,大便秘结,3日未解,小便调,舌边红带紫苔黄腻,脉弦滑。查体:心音可律齐心率每分钟100次,各瓣膜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生化全套检查示:甘油三酯3.53mmol/L,总胆固醇6.01mmol/L;ECG提示心肌缺血;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硬化、心功能减低。中医诊断:胸痹(湿滞热瘀交阻型)。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宜清热通腑、解毒散结、软坚逐瘀。处方:垂盆草20g,夏枯草15g,制首乌15g,煅牡蛎30g(先煎),大黄12g(后下),昆布30g,蒲黄6g(包煎),海藻30g,泽兰20g,三七5g,淡附片6g(先煎),柴胡12g,茯苓30g,党参30g,香附10g,炙甘草6g。连服5剂。

         2013年9月19日复诊。服上方后一般情况好转,仍偶感胸闷憋气,阵发心前区隐痛,大便已解3次,口不干,但舌苔腻未化,痰湿瘀热,虽减未化,心脏气血流行未畅,加苍术20g。处方:垂盆草20g,夏枯草15g,制首乌15g,煅牡蛎30g(先煎),大黄10g(后下),昆布30g,蒲黄6g(包煎),海藻30g,泽兰20g,三七3g,淡附片6g(先煎),茯苓30g,党参30g,香附10g,苍术20g,炙甘草6g,连服7剂。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