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QCC,也称品管圈)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与1962年所创,后来在英国、法国、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地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表现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异常[3]而表现不同的精神症状,不能正确告知身份;同时由于病房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杂;护理人员的变换、轮班、休假等原因,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为了准确识别患者,预防护理差错,要求患者100%佩戴腕带,但在实际工作中,佩戴率一直不达标。我科于2013年8月组织成立“成长圈”,将品管圈的工作方法用于腕带管理,取得了显著进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5月~8月我科每月随机检查共4次的结果为对照组,分析佩戴率低的原因;以2013年9月~12月同样4次的随机结果为试验组。
1.2方法
1.2.1培训 2013年3月起全科护理人员参加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使全科护理人员掌握QCC的工作方法。
1.2.2成立品管圈 我科于2013年8月30日成立品管圈,圈长1名,由高年资护士担任;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圈员6名。结合我科特点,最终确定圈名为“成长圈”,寓意护士在工作中能力得到提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1.2.3选定主题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2003年美国JCAHO(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项就是“患者识别的准确性[4]。佩戴腕带是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科学的、有效的手段。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使用腕带,能透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以及腕带佩戴率低的问题,经圈员们讨论,选定“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腕带佩戴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4分析问题要因 圈员们组织在一起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人、工作流程、材料3个方面进行要因分析,制成鱼骨图,大鱼骨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护士、患者、工作流程、材料等;小鱼骨为主要原因的次要原因,如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宣传不到位等(如图1)。
1.2.5全体圈员经过讨论,依据其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原则进行对策选定,最后选定以下5项改进措施。
1.2.5.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护士安全意识高,发生护理风险的机率则低。在护理车、治疗车上贴上醒目的标签“您核对腕带了吗?”,提醒护士在每次操作前后核对腕带,这样可以使护士从被动规矩转为主动规范,从他律转为自律,形成习惯性的规范行为;这也使患者觉得腕带是有用的,不是一种摆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5.2加强向患者的宣传教育 向每位患者宣传腕带可以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防止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出院时便剪去,不会对患者生活、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取得患者的配合。
1.2.5.3理顺工作流程,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腕带管理 新入院患者、病情不稳、行为紊乱的患者最会损坏、扯落腕带,这类患者应安置在一级护理病房,白天由责1班看护,其他一般患者由责2班负责,晚上有5~8班负责,班班交接,及时发现,及时补戴。
1.2.5.4鼓励患者参与管理 依据自愿的原则,在病情稳定、治疗护理依从性好的病员中选出病员小组长,协助护士观察身边病友腕带佩戴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汇报护士处理。
1.2.5.5改进腕带材质 和后勤保障部门及时沟通,反映情况,提供优质牢固的腕带,对PVC材料过敏者,护士选用轻、薄、牢固舒适安全的布料自制 腕带,系在患者手腕上。
2 效果
品管圈活动后,腕带佩戴率有了明显提高,从活动前的73.43%提升至活动后的100% (见表1)。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归因理乱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分析问题的原因,分析哪些是外部因素,哪些是内部因素。在腕带佩戴上既有材料等外部因素,更有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等内部因素,通过鱼骨图 对重要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逐项分析,我们找到了5项改进措施。
3.2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理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临床护士是医院最基层的员工,他们长期扮演着被管理者的角色,主要实践被管理的活动。本次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的品管圈活动改变了以往的传统 管理模式,实现了自下而上的管理,由基层护士扮演了一次管理者的机会,学会了领导、组织、计划、控制、创新等5项管理职能。在2013年11、12月,新入院患者多、病情复杂、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通过努力,随机抽检腕带佩戴率为100%,使护士认识到“办法总比问题多”,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了以后工作中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
3.3品管圈活动促进了整个病房的安全。精神障碍患者全部佩戴腕带,不仅使护士能够准确识别患者,也便于科室医生、卫生员准确识别患者,为病房整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获得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有利于科室团结协作精神和文化建设,利于科室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2]赫冰,程倩,修雪莲.腕带识别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5073-7074.
[3]黎艳鲜,黄伟震,陆青.住院精神患者应用标识腕带对护理安全管理及患者心理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2,31(1):99-100.
[4]张辛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