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素质能力培养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在医学检验的策略

作者:王学东 更新时间:2013-08-15 16:0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学检,验,策略,革,教学,力培,养,人才,
【职称论文摘要】
通过去现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现行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具体提出了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模式改革,结合专业建设,开展产学研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等活动,建立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学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双方共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奠定了基础;医院实现了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共享,增强了医院竞争力,真正实现了双赢。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16号文件)指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其核心精神是强调质量的“全面性”。通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借鉴其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效果进行综合思考,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加深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本文现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3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医学检验技术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检验人才服务[1]。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检验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检验医学专业由于学科起步晚,学科的科研氛围相对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对实习生科研价值认识不足。有调查发现毕业生学习、接受知识能力较强,但运用知识进行一些开拓、创新性研究明显不足,表现为科研能力和意识欠缺,特别是检验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在工作中多是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学生在检验过程中动手不动脑现象严重,导致科研素质相对偏低。而实习阶段临床科研素质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检验专科生实习阶段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2]。
  一、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实践素质的先导,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研究与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进入临床实习后,忙于应付日常繁重的医疗事务,接受的知识多为实践应用性质,即如何实施检验过程,得出检验数据,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测试,而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也绝少注意到将临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立题研究,普遍缺乏临床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其创新意识,实现实习学员从“被动搞创新”到“主动献身创新”的转变是摆在带教老师面前的难题[3]。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我们结合检验医学学科特点,以讲座等各种形式使实习学员明白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毕业后从事的临床实践需要寻找病因与疾病之间因果关系、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和预防措施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可能制约自身水平的提高。此外在专科阶段开展初步科研的活动,不但为其未来研究生教育提供先行准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衍生出专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科室举办不同水平和方向的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和学术座谈会,这些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传授学生基本的科研理论知识,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创新意识打下良好基础。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大部分学校仍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严格教学管理等层面上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多年来,传统观念使人们习惯于学校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在“教师—课堂一书本”框架下讲教学改革与提高质量,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没有真正从学科体系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当前,高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同时指出:“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因此,人才培养工作融人社会,与企业紧密结合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检验领域岗位群人才规格要求,要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阁。我校通过调查重庆地区检验技术及相关岗位人才需求,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校地域位置、办学基础、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即面向库区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单位以及民营医疗机构,从事医学检验临床工作,具有考取国家职业检验技士的资格。根据这一专业定位,确定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医学检验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熟练掌握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血站等单位从事检验医学、医学类科研实验室工作、食品卫生检验、检验仪器和试剂营销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整合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高等职业教育要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必须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我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与教学医院的合作,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获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从医院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聘请实训基地兼职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专业同步发展,为促进校内外产学结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学期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到附属医院检验科工作,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四、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院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院校高层次的“结合”,聘请医学检验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通过师资队伍的“结合”,聘请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承担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任务,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联系,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实习基地管理的“结合”,在各实习医院构建了由院长、科长和片区负责教师组成的管理体系,同时在校内成立了由实习队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实习管理小组,确保了毕业实习的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三结合”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向岗位延伸的目标,缩短了专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结合专业建设,开展产学研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等活动,建立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学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双方共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奠定了基础;医院实现了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共享,增强了医院竞争力,真正实现了双赢。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