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房抗生素应用调查浅析

作者:刑桂武 更新时间:2014-09-04 16:2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名老中医;李金学教授;颈性眩晕;经验
【职称论文摘要】
摘要: 李金学是望京医院知名中医骨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他在继承前人中医治疗骨伤可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手法和中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形成了自己治疗骨伤科疾病临床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笔者有幸跟师三年,收益良多,现简要介绍李老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证经验, 以飨同道。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9-0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或“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颈椎病的 20%,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其病因多为颈部外伤或长期颈部劳损致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失稳、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收缩,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到前庭平衡器官的供血、供氧,最终表现出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症状[2]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和视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可伴见颈项部困痛僵硬等。
  1 诊断标准
  参 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诊断标准制定:① 眩晕、恶心欲呕,常因颈部体位变化,如头部过度旋转屈曲等诱发或加剧;② 旋颈试验阳性;③X 线片或 CT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有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关节失稳等退行性变化。④ 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⑤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以及其它血液、颅脑占位及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眩晕。
  2 治疗方法
  李老指出颈性眩晕也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该病多由肝阳偏亢,脉络闭阻等引起,治宜平肝潜阳,解肌通络。自拟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方:
  天麻9g 钩藤12g 葛根12g 黄芩8g
  白芷10g 元胡10g 菊花8g 防风6g
  当归12g
  水煎或免煎颗粒早晚分服。
  可同时静点灯盏花素注射液。
  颈部僵硬者可服用复方氯唑沙宗片。
  善后可服用天麻壮骨丸。
  【典型病例】
  张某,女,41岁。2013年6月5日就诊。
  主诉: 头晕颈痛三天。
  初诊: 患者因熬夜后突然出现头晕,恶心未吐,转头加重,数次转头险些摔倒,行走需人搀扶。内科检查后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给予静点天麻素,初始时头晕略好转,三天后头晕如故。遂来骨伤科门诊求治。症见:头晕颈痛,转头加重,伴恶心,无上肢疼痛或麻木。查:血压正常;颈项肌肉紧张,压痛明显;旋颈试验阳性;体胖,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弦滑。X线片提示:颈曲反弓;TCD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诊为:颈性眩晕。给予颈性眩晕经验方加减治疗。
  天麻9g 钩藤12g 葛根12g 黄芩8g
  白芷10g 元胡10g 菊花8g 防风6g
  当归12g 干姜9g
  中药免煎颗粒3付早晚分服。
  复诊:患者诉服用第一付后头晕明显减轻,能独立行走,能转头。查体:颈项肌肉略紧张,旋颈试验(±)。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五付。
  再诊:患者诉在服用三付后头晕颈痛完全消失。无特殊不适,剩下药物未服用,随诊3个月,未再复发。
  3 讨论
  3.1 关于颈性眩晕的认识: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有很多相关论述。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亦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因此,眩晕病位虽在清窍,但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肾亏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挟风痰上扰清窍而致眩晕。所以肝肾亏虚是颈性眩晕的根本病机。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全血粘度增高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减慢,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这些变化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4]。
  4 心得体会
  4.1 李老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主要还是症状和体征诊断,只要符合眩晕、 恶心欲呕与颈部体位变化有关;旋颈试验阳性,只要符合中医辨证就可按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中药治疗。不必X线片、TCD都检查都符合后再治疗(当然要鉴别除外耳源性、眼源性眩晕、高血压、颅内肿瘤等疾病)。
  4.2 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方解析: 李老老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及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制定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处方。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清热止眩;当归、延胡索、防风、白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菊花清肝降火;葛根、黄芩清热解肌,诸药共奏平肝潜阳、活血解痉、通络祛痛之功。收效甚佳。
  李老运用经验方也不是一成不变,辨证加减永远是中医的灵魂。如患者有体胖,便溏等脾虚症状,加干姜、白术;合并气虚加黄芪、党参;合并血虚加当归;合并阴虚者加熟地或生地;合并阳虚者加附子;合并痰浊加半夏、白术;合并血瘀加三七;肩背痛重者加羌活;等等。
  4.3 经验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作用:本方中葛根中主要化学成分是葛根素及多种异黄酮。葛根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管袢形态、襻周状态和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定量,使微血管扩张、微循环灌注增加[5]。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血小板中5一HT的释放,从而改善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高黏状态[6]。葛根素对脑缺血也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脑微循环[7]- [9]。钩藤中的钩藤碱(Rhy)静脉注射可抑制实验性静脉血栓及脑血栓的形成。Rhy不影响血小板利用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A)合成血栓烷A2(TXA2),但可抑制胶原诱导TXA2的生成;对正常血小板内cAMP浓度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剂如凝血酶、ADP等所引起的血小板内CA—P的下降。浓度为0.65~1.30mmol/L时可抑制ADP及胶原所诱导的血小板因子的释放和活化。 这些提示钩藤碱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机理与抑制血小板膜释放AA等活性物质有关[10]。当归挥发油成分正丁烯基苯酚和藁本内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1]。李敏等[12]观察当归挥发油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归挥发油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当归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13]。延胡索具有明显镇痛、镇静和催眠作用,并以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强,其镇痛作用通过阻滞脊髓以上D:受体实现[14]。前人研究表明,防风中所含有的色原酮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防风提取物及色原酮类单体成分均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的报道[15]。临床观察表明,天麻及天麻素可以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微血管及小动脉,增加微循环血流量。具有一定镇静、安神和镇痛等抑制中枢的作用。菊花能明显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白芷具有舒张动脉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改变血液性质、止痛的作用。(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