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2)

作者:王承 更新时间:2015-05-04 13: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民族复兴;中国宗教;适应性
【职称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包容性的国家,在宗教信仰方面遵循的是人民的意愿,强调信仰自由。但是,在宗教事物管理中,我国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人不会管理,不敢管理,乱管理的现象。因为宗教问题复杂,有的干部认


  我国是一个包容性的国家,在宗教信仰方面遵循的是人民的意愿,强调信仰自由。但是,在宗教事物管理中,我国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人不会管理,不敢管理,乱管理的现象。因为宗教问题复杂,有的干部认为这是人民思想问题,不好干涉,因此放任自流,其结果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得不到保证,混乱现象得不到治理,尤其是现在宗教界存在着隐患,滋长了一些未进行登记的地下教会组织,甚至是违法的邪教组织。像山东的招远血案,犯罪者就是“全能神教”——一种边缘化邪教组织的信徒。因此,在宗教事务管理中,要对干部普及法律知识和加强宗教政策的教育,认真学习宗教政策,联系当地的实况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及时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以及是党和国家对宗教进行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要从历史中充分认识到宗教的“五性”特点,1990年7月14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中,就第一次提出
  “要引导爱国宗教团体和人士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⑧
  (二)从宗教界的角度出发
  宗教,只要其存在一日,它作为维系和创建稳定社会的一种特殊工具,便永远承担着一种特别的社会群体和意识形态无法完全取代的特殊使命。⑨因此作为宗教界人士,是需要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古往今来,不论是“一言止杀”的丘处机,还是大力提倡“非暴力”维护黑人权利的马丁.路德.金牧师,或是在多次地震灾害中,中国宗教界积极的以捐赠与慈善法会的形式安抚受伤群众,这些都向社会显现了当代中国宗教所含的传教与社会使命的“双轨使命”。正如1947年,中国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所提倡的中国宗教精神,他认为宗教精神才是宗教的本质,这样的宗教精神包含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需要。宗教情感在内,是一种追求真理和理想的、百折不挠的超越现实的精神,是一种充满爱心、舍己为人、胸襟广阔、谦卑朴实的超越自我的精神,同时还是为科学、民主、工业化奠定精神基础的近代精神。⑩
  作为宗教界的一员,更是社会的一员,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主动与时俱进。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发明层出不穷,学会高科技,利用高科技,这些都能为信众接受教训以及自身修持带来便捷。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现当代的宗教不应像以往拒绝与世俗交流,真正的动态应恰恰相反,正如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的理念,中国宗教需要的是各个宗教内部互相交流,对外进行积极对话,将各自的宗教理念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以此来改良社会,使人类更为进步。
  (三)从教育学科上讲
  1964年,任继愈先生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开始于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自此宗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引进我国。宗教学用英语表示为“Religious Studies”或者“Study of Religions”,从字面理解,可以认为是研究宗教信仰的一门学科,一般指探索宗教的产生与演化过程,描述宗教的现象和本质内容,揭示宗教与人类生活和文化形式之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这里,笔者单独从教育学科出发,着重提出宗教学的概念,主要是认为未来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一方面是由国家政府来引导,一方面由宗教界人士积极配合,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所强调,历史应是由广大群众所决定的,因而,宗教的发展趋势势必主要取决于广大的群众。尤其是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相较于过去,接受高素质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这些人才不论是有无宗教信仰,在将来各行各业中,也将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因此,推行宗教学的大力发展,意在让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对宗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客观公正的明白宗教的社会功能,了解宗教在全世界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利弊,唯有树立了正确地认识观,对于社会中尤其是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非法行为,才能更好的起到防范作用,甚至,对于志向从政的高级人才,对宗教有一定的理论了解,对于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当然,目前推动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国家耗费大量的心血,而且对于宗教学普行的收益效果,短期内是很难见到成效,甚至成效甚微,但正如国家推行全民素质教育一般,潜移默化中,哪怕仅仅是一小步,也会是中国伟大复兴之路前进的一大步。
  四、总结
  民族复兴之路注定漫长且艰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作为中华儿女最为期盼的事情,回顾历史,宗教与一个国家的命运总是相生相伴,各大宗教及其重要的宗教思想家都曾为社会做出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很庆幸现在身处于一个宗教相对稳定时期,这样我们也就更可以对当代的中国宗教充满信心,相信随着对当代中国宗教现象的客观分析,对未来社会砥柱的重视和培养,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宗教不仅应当,而且也完全能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里做出特殊的贡献。
  注解:
  ①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编写.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N].中国民族报,2014-03-19.
  ②杜玉芳.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0(第5期).
  ③江国强.把握两个“1亿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N].中国民族报,2013-10-18.
  ④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199页.
  ⑤杨伯峻,杨逢彬译注.孟子译注[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1-1.
  ⑥彼得·贝格尔著,高师宁译,何光沪校.圣神的帷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33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等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10:第251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等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178页.
  ⑨段德智.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N].中国宗教学术网,2011-2-18.
  ⑩朱越利.宗教信仰与社会使命[N].中国宗教,2013-01-30.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