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的重构

作者:刘钊 更新时间:2015-04-16 14:1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融媒体 传播 编辑 思维
【职称论文摘要】
融媒体文化的出现,重构着传媒业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呈现贴近受众、微传播、用户生产内容、碎片化、平台化等发展趋势。编辑在融媒体传播视域下,应建立跨媒体、以受众为本和出版人的传播意识,深入挖掘新媒体大数据,实现媒体融合的划时代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2-0034-04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对媒体传播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媒体从单一的传播形式转变为彻底打通传媒介质之间的界限,任何媒体均可利用融合媒体的表现手法,即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相结合的多种媒体竞合的方式,直观立体、多维度、多时空地传播信息,实现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在资源、内容和利益上的融合和整合。这种伴随新媒体发展产生的“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及其传播新特质成为传媒业影响最大、变革最快、技术最强、最值得关注的现象。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在融媒体视域下,自媒体应运而生,用户不仅能从网站上获取信息,更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发布内容。这些来自民间的话语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内容,也让媒体编辑思考,在“人人都是编辑,人人都是记者”的融媒体时代,编辑该如何正视媒体融合趋势,重构思维范式,练就全能本领,实现跨界传播。
  1 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新特质
  1.1 从全媒体到融媒体
  “全媒体”是“融媒体”的前夜,全媒体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具有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及传播的多渠道化、个性化等明显特征。但“全而不融”令“全媒体”并不科学,融媒体除包含媒体之“全”外,更强调各传播介质之间的融合和打通,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表现为传媒业跨领域整合与并购组建大型跨媒介传媒集团或媒介技术融合形成新的媒介形态。目前主要有三种媒介融合方式:同业融合,即广播和广播或电视和电视在区域、专业的融合;跨媒体融合,即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全媒体网的形成;信息传播终端的融合,即将所有信息集成到一个内容管理和发布平台。
  融媒体最重要的是平等的传播理念。在新媒体改变信息的传播视域,占领新的传播渠道的全时空传播的局面下,一人一媒成为可能,传统主流媒体已不具备独享发布权,其僵硬版式和居高临下的传播理念很难获得具有选择权和主导权的受众。从受众需求出发,站在平民立场以亲民的语气对话,寻求易为受众接受的角度,辅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受众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参与信息传播,是融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的新趋向。
  1.2 微传播,无法叫停的脚步
  报纸用50年,广播用38年,电视用13年,互联网用4年,微博仅用14个月,就获得累计5000万受众,微信更拥有超过3亿手机用户。它们具有“微内容、微成本、发布不受时空限制”等特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向外散发新的传播能量的节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杜登斌认为,微博从时空、设备等层面解放了民众的话语权,日渐成为传播突发公共事件和生产大数据的基地。2010年新浪微博在青海玉树大地震时第一时间首发大量前方消息,凤凰卫视以“手机+微博”新型融媒体方式发布文字信息,媒体记者通过手机微博发布最新震区消息,成为新浪微博的转发热门。这种“新媒体首发‘节目预告’+母媒深度与综合报道”的流程改变,提升了母媒内容的被关注度,扩大了整个新闻的影响力。
  近年微博和微信滚雪球般的链式传播和裂变,使其成为一个政治和舆论相当活跃的虚拟场域。2012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法耀岭南”对iPad商标归属之争进行有史以来第一次庭审微博直播,共发布150多条微博,被转发、评论680多次,使之成为全民旁听的“知识产权网络公开课”。2014年两会新闻组首次启用微信公众号,参会记者利用微信选题会与后方编辑部进行选题和内容沟通,利用群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访谈群”对百姓热议话题进行跨行业、跨地域的实时、平等沟通。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均粗具全媒体性质,实现手机与计算机之间跨媒体平台的沟通,这种微传播是碎裂化关系的一种新的传播,相对于大众传播“沙漏式”的单一传播,其裂变式信息传播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分享,消解了媒介形态、内容和生产的界限,促进了媒介产业的融合。
  1.3 用户生产内容成为传播的重要内容并增强了媒体黏度
  用户生产内容(Users Generate Content,UGC) 是指用户基于微博、微信、SNS、BBS、推特(Twitter)、YouTube等相关网站创造、发布和分享见闻,它的兴起使新媒体内容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民间话语、民间话题借助新技术浮现并被传播。作为受众的媒体用户,在融媒体时代能以各种方式和渠道贡献内容,与专业人士共同成为媒介的内容生产者,用户生产内容通过多路径的反馈信息评价影响媒体机构的新闻生产,扩充了信源范围甚至被纳入传统媒体的选题计划,成为融媒体时代新闻的重要组织部分。
  比如,2011年7·23甬温动车追尾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首先在微博等网络渠道自由传播,随后浙江卫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三个频道的报道中均采用了“非专业”“非新闻机构”的市民航拍画面。同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日本大地震的画面也包括主播网络连线日本当地居民诉说地震情景的图像。通过用户生产内容来生产“原生态内容”并复制传播的方式,使受众广泛深入地参与事件的发展,拓展了“公共空间”。
  在用户生产内容生成与上浮整个环节中,用户本身参与了平台架构的搭建,比如用户的评分、收藏、订阅、评论、浏览等拓展并丰富了传统媒体的新闻评价标准。以豆瓣网为例,它通过出色的用户生产内容创建了一个在“趣缘”基础上的新型社会关系,伴随这种内容关系,用户形成“当家作主”的感觉,使用户生产内容产生更加牢固的媒体黏度。在新媒体平台上,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每种沟通都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在理解与认同基础上形成用户生产内容,编辑通过对用户生产内容进行组织和整理、聚类、数据挖掘和优质再现,将极大地增强软实力传播的效度与黏度。

       1.4 受众碎片化和媒体平台化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