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更要注重新闻伦理

作者:廖君 更新时间:2013-08-20 17: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重新,道,新,
【职称论文摘要】
 因为涉嫌轮奸,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某某被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甚至深挖到其父母家庭等过往事件。波士顿爆炸中国女留学生遇难,“死者家属要求不要透露名字”,然而,国内多家媒体在报道时不仅刊登了名字,甚至还将死者的照片不加马赛克就发出来。

       从这两起事件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全媒体时代,传播更加迅捷、资讯日益发达,新闻传播中新闻伦理的缺失问题也随之凸显。作为媒体从业者,在自媒体时代,除了追求新闻的准确无误外,更要注重新闻伦理。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人类基本的伦理就如影随形,新闻传播也如影随形,但新闻伦理的形成则远在新闻传播出现之后。随着社会发展,新闻伦理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
  按照多位学者的解释,新闻伦理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出于自律的需求而形成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包括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
  新闻道德是行为规范,如同法律约束社会人的行为,新闻道德规范着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相对于“官德”、“师德”、“医德”、“商德”、“艺德”等古老的职业道德来说,新闻道德相当年轻。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闻媒体逐渐向市场化转型,就形成了中国媒体“事业制和市场化”矛盾存在的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媒体难免会迷失方向,造成新闻道德缺失。同时,相比起美国,中国的新闻伦理教育也开始得较晚,并在实际操作中仍处于探索阶段。
  以案说伦理
  案例一:汶川地震后,各大媒体奔赴前线进行救灾报道。在“记者不要给救灾添乱”的呼吁下,多数媒体记者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道德。然而,仍有少数记者在和营救人员“抢时间”,更有甚者提出“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的荒唐要求。
  案例二:2011年10月23日晚,深圳宝安区妇女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在隔壁眼睁睁看着妻子遭此横祸,一个小时后才悄悄报警。消息一出,各类报刊、网络纷纷转载,将“世上最窝囊丈夫”等字眼直接列在了新闻标题或摘要中,媒体对受害者一家也展开了强烈的采访攻势。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深圳宝安区妇女悲惨遭遇,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独家报道,丧失了应该有的新闻论理、新闻道德。一些记者甚至让深圳这位已有精神失常迹象的女受害者在家中被媒体堵截,他们未成年的女儿也被暴露在镜头之下。媒体报道时连对当事人的模糊处理都省略掉,将这样一家人展露在公众视野下。
  李双江的儿子虽酿大错,但他是一个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他的权利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媒体不应无节制地曝光他的名字、刊登他的照片、公开他的信息,更不能披露那些未经警方证明的相关信息。部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上被情绪所裹挟而违反职业伦理,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渲染“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细节”、“开房细节”、“曾率人轮奸老师”之类信息,让人十分反感。
  这一连串极度缺乏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采访多次见诸报端、网站以及电视荧屏上,让我们不得不对部分中国新闻人的职业伦理、道德操守提出质疑。
  丧失新闻伦理的原因
  一是相关制度不规范、不完善。2011年11月9日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六条第2款“维护采访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采访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与第3款“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但相关规范并不完善。中国目前没有成文的新闻法,新闻监督体制并没有形成。在我国对媒体的监督还主要依靠媒体自身和社会监督。监督不明确就给一些媒体“打擦边球”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媒体的自身监督也往往只是形式大于内容,即使有“纪律”,有“查处”,也往往止于“一事一议”, “内部处理”,最多只在媒体上报个最终处理结果。
  二是记者素质参差不齐。现在的一线记者队伍,大部分从业经历不超过5年,且队伍人员鱼龙混杂。为了完成报社的考核、为了多挣钱,一些记者热衷于独家报道的轰动效应,甚至还制造虚假新闻,一些人忽略道德伦理进行采访,完全忽视了人性关怀。
  三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和获得更多的广告赞助就需要“搏出位”,制造出“轰动”的新闻,“影响力”大的事件,这种压力从上而下一层层转嫁到前线记者的身上,就可能会有记者为了“新闻”而抛弃新闻伦理和道德观念,一味追求“卖点”。
  美国的借鉴
  在美国报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黄色浪潮,凶杀、色情新闻大行其道。在黄色浪潮中,美国媒体和媒体人深受“缺乏媒介道德”这类批评之害,很早就已开始对新闻报道进行自我反思和自律。时至上世纪90年代,即便是卡特那幅获得普利策奖的《饥饿的小女孩》,也免不了公众对其见死不救的强烈批评。如今,许多摄影记者在其拍摄的照片发表后,都表示摆脱不了“伦理道德权力”对他们内心世界的遣责之感,甚至许多年过后,仍然对被摄者产生的影响和导致被摄者生活的变化感到抱歉和内疚。总之,回溯历史,美国媒体及媒体人已经在不断地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律。
  ——重视新闻伦理教育。
  美国对新闻伦理的教育已经比较完善,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新闻职业道德课程。美国对新闻道德的重视和嘉奖也先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美国新闻摄影记者协会(NPPA)在1984年特别设立了“人道奖”(Humilty Award)以奖励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健全的制度规范。
  1923年,面对种种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在第一次年会上制定了《新闻规范》。其后,新闻报道规范逐渐深入美国媒体从业者心中,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1987年8月31日,广播电视新闻主任协会董事会也制定了相应的行业规范。1996年,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伦理规范》至今依然是其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报道的道德与伦理准绳。
  (新华社湖北分社)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