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办好“时政新闻”栏目探析

作者:赵琴 更新时间:2010-09-17 09:5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时政;新闻;探析
【职称论文摘要】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是及时、客观、全面、权威传达省市区党委、政府声音的重要渠道,但时政新闻的现状是“冷热不均”,如何正确认识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特殊定位,如何办好“规定动作”多于“自选动作”的联播类节目,在表达形式上多出新招来抓住观众的眼球,这

一、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现状
  时政新闻是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从地方电视台诞生的那一天起,时政新闻就如影随形般地产生了。应该说,时政新闻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交流的舆论平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时政新闻就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具体体现。但是,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致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老套,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要保持时政新闻类栏目在电视新闻中的主导地位,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还需要电视人在实践中有效破解权威性与贴近性、宣传主导与收视主导、统一性与个性化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宣传规律、新闻规律、电视规律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化解电视时政新闻给人们留下的“文山会海”、“人头展览”、空洞说教等印象。目前时政新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不足。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报道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会议新闻多、领导新闻多、民生新闻少;对党政决策、领导行为的内容报道多,而探究其背后的决策过程、施政行为的原因报道少。时下的时政报道存在着总量增长与受众迫切想获知的时政信息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缺失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地方媒体公信力的维护,更影响到受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等权利的实现。目前,不少新闻人自己也觉得做时政新闻发挥的余地很小,似乎时政新闻就只是党和政府的“传声筒”而已,就应该是专门给官员们看的节目而已,这实际上是进入了一种误区。
  二是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固定并单一。主要表现为活动报道、会议报道、成就报道、典型人物报道、重大节日报道的形式单一、僵化,几乎己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其报道手法、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语言的风格都非常雷同,枯燥、乏味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不免使受众产生一种疏离感。
  “呆板、单调、严肃、不鲜活”,这是大多数电视观众对时政新闻的评价。在这些电视观众眼里,这样的时政新闻是给领导看的而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这样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会在无形中拉开我们电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不仅使收视率下滑,更重要的是,一些党政方针,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具体决策、措施在宣传贯彻落实中,无法起到电视媒体应有的喉舌作用,从而失去了电视这个主流媒体在舆论导向上应起的作用。那么时政新闻究竟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好、做活、做的好看呢?
  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重要性
  时政新闻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任何媒体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时政消息都会被安排到突出的显著的位置。电视作为目前的强势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喉舌,几乎每天的新闻头条都是党政一把手的当天活动报道,因此作为电视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的重要性,以凸显其权威性。时政活动报道的精彩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的特有手段,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突出领导形象,展现国家方针路线政策。时政活动报道做得好,更能彰显电视时政记者的基本功,同时也可跟社会新闻一样相媲美,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收视率。所以时政活动报道必须遵循画面清晰、稳定的最基本技术要求,记者更要养成严谨、细致、守纪的工作作风。同时时政记者更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平衡意识、纪律意识;业务素质要过硬,编辑速度比非时政记者要快;定期检修设备;要将所处省市的省市领导以及老领导的面孔、职务和排序熟记于心。同时还要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这样才可以胜任时政记者这一岗位。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喉舌”的地方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及时、客观、全面传达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声音,正因为它的这一定位,办好这一档时政新闻节目并非易事。作为担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崇高使命和时代责任的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新闻立台的宣传方针,具体说就是要实现“导好向、服好务、创精品”的目的。
  第一,导好向。舆论导向对于新闻媒体的宣传成效具有“一票决定权”,导向错了,一了百了。这是一个带根本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万万不可忽视。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一定要遵循新闻党性原则和新时期的新闻宣传方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工具”、“阵地”功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导向,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加强文明生活导向,弘扬主旋律,巩固主阵地,不断做强主流新闻媒体,以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的迫切需要。如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经过近半年的准备,推出“激流湘江-聚焦两型社会”特别节目,用两型先导、产经观察、专家访谈、他山之石及试验区数据五个板块全方位表现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工作和变化,每天在《湖南新闻联播》中播出,持续近一个月。湘潭电视台更是在2008年元月就在全省较早推出有关两型社会的系列报道“潮涌湘江”,不但深入介绍了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背景、现状,还派出多路记者到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重庆、武汉等改革试验区采访取经,介绍它们的成功范例。这些及时推出的重点报道都在特定时期很好的把握了媒体正确的导向,为两型社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服好务。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我们新闻媒体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老实增强服务观念,在新闻报道中牢固树立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真正使我们的新闻舆论在体现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反映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应当做正确引导舆论的建设性媒体,具体说就是“三个到位”:对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及时宣传到位;对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详尽解释到位;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要正确引导到位。
  第三,创精品。有没有精品,可以说是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生机的代名词。有精品才有市场,才有观众,才有效益,也才有影响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涌现的“湖南电视现象”说明精神产品生产领域同样能够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出与湖湘文化大省相匹配的强势媒体与著名品牌,我们要敢于直面并积极投身日趋激烈的竞争,靠自己的精品名牌开拓市场、抢占竞争制高点。如上述提到的湖南卫视推出的“激流湘江-聚焦两型社会”特别节目就是派出精兵强将、花费大量财力重点打造的精品之作,动用直升机航拍,租用大型游船在湘江上拍摄,采取水陆空立体拍摄、空地对接、水陆联动,并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现场论述,既能冲击人们的眼球,又能启迪观众的思维。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