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播放“热”之“冷”思考(2)

作者:张婷婷 更新时间:2017-11-28 19:0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人民的名义》 官场 文化 叙事方式
【职称论文摘要】
二、文化视域下的人物塑造 (一)英雄人物迎合主流的清官意识与乌托邦情结 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以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见长,《人民的名义》不仅具有宏伟磅礴的美学特质和雄浑大气的史诗品格,还以典型的英雄叙

        二、文化视域下的人物塑造 

  (一)英雄人物——迎合主流的清官意识与乌托邦情结
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以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见长,《人民的名义》不仅具有宏伟磅礴的美学特质和雄浑大气的史诗品格,还以典型的英雄叙事为显著特点,塑造了一群有胆量、有担当、“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政坛英雄形象,成为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表征。这类卡里斯玛式的典型人物具有超凡脱俗的神性特征,对党和人民的利益表现出至高无上的忠诚,对“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业展现出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反腐行动中的困难挫折体现出惊人的征服能力。以侯亮平为例,他在零口供的情况下成功拘捕欧阳菁,为彻查腐败势力的违法行为打开了突破口;在提审狡猾多疑的刘新建时,以党和人民的名义慷慨陈词,诱使刘新建交代自身的犯罪行为;在山水庄园与祁同伟、高小琴唱“智斗”的过程中,明知自己身处险境,又能成功地利用餐厅的设计布局躲过狙击手的伏击……在惊心动魄的正反势力对决中,这类英雄人物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创世纪般的崇高感,他们身上所辐射出的巨大的革命性力量也使得官场的权力体系和社会的人心秩序得以重新整合,使站在人民立场上的主流价值观得以确认和弘扬。
丹纳说:“深层社会意识,尤其是社会心理,决定着审美趣味,并且审美趣味的深层社会意识充分蕴藏着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遗传而存起来的心理能量和动力。”{3}从心理深层上看,《人民的名义》以及时下诸多反腐题材艺术作品中对政坛英雄的塑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清官意识。在古代中国沿袭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位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的生命基本依附于拥有绝对权威的统治阶层,身处困境、遭遇压迫的老百姓无法依靠法制来寻求公平与正义,只能试图借艺术夸张、神化后的理想清官与现实世界相对抗,以达成心理上的平衡。在这一维度上,《人民的名义》彰显了在中国传承千年的清官文化,较好地达成了社会主流文化与民间传统文化的融合。剧作中的侯亮平、陈岩石、李达康、易学习等人都是富有社会责任感、不畏强暴、唯民不唯上的包青天式清官形象,他们与凶恶狠毒的腐败分子斗智斗勇,为受冤屈者平反昭雪,也让利益被损害者的不满情绪得以发泄——以黑暗势力的最终落败使民众的艰难的现实处境得到了想象性超越。
事实上,这些具有理想人格的政坛精英也在另一方面表现了创作者强烈的乌托邦意识——在本文中与某种指向未来的“理想”“规划”或“蓝图”有关。作家/影视创作者出于人文关怀的立场,往往愿意在其作品中构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对理想的憧憬和向往。在《人民的名义》中,它表现为主要英雄人物对党性和人民性的无条件追随,对违法乱纪的社会现实的成功反叛和超越,甚至最高领导者(如剧中的沙瑞金形象)化身成一个象征着绝对的公平与正义、神格大于人格的“符码”。此外,剧作还在对矛盾冲突的解决中设计了针对现实政治问题的操作方案,表达了创作者理想的政治理念。例如剧中展现的破格提拔和嘉奖优秀官员的制度、实施同级监督以防止独断专权和政治腐败、开设“懒政干部培训班”对不作为的干部进行“回炉重造”等,都对现实中的腐败现象提供了建设性的解决措施,给观众以光明终究战胜黑暗的正能量。这也充分印证了周梅森接受杂志专访时的那番言论:“我愿意把生活的亮点找出来,挖掘出来,形成一种面。我希望在人们的心中种植下理想和希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和希望,那是可怕的。”{4}
(二)反面人物——权力欲望化下的人性危机
何新先生在《论典型性格的复杂性问题》中说:“人性并不能一概简单地归入那种善、恶、光明、黑暗等相对立的二元模式中,文学是人学,文学应该揭示、探索和表现人性的各种复杂方面。”{5}如果说,正面英雄人物的书写是作者理想化的产物,那么《人民的名义》中多层次、多侧面的反面人物的塑造对人性的挖掘则更为深刻,亦增加了剧作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从整体来看,剧作从“官本位”思想和欲望驅使下的“权力异化”这两个层面出发,探寻了导致官员走向腐败堕落的基本因素,并凸显了“权力—欲望”这一核心结构。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对于无穷的欲望而言所掌握的权力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常常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的范围内过度地去释放自身的欲望,这形成了绝对矛盾,伴随欲望所产生的种种现象便超脱了权力的界限,这是上位者为了争取更多的权利从而满足自身的欲望,腐败现象逐渐衍生。”{6}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官阶”与“权力”易在悄无声息中蜕化为实现世俗欲望的工具,一些官员沉湎于级别、金钱、美女等欲望对象,其从政的内在意义与自身的社会价值亦被遗忘或抛弃。
权力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清廉者可以借助它发挥聪明才智,泽被众生;腐败者也会被它撩拨起人性的丑恶和贪念,导致灾难。尤其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官本位”思想和“官场伦理”的异化导致参政者纷纷投身于追名逐利的洪流,甚至为了跻身高位、获得更高权力而放弃个人理想与尊严,走上道德失常、人性没落的不归路。就如《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作为曾经的汉东大学政法系教授,他有着机敏的政治头脑,在波云诡谲的权力游戏中表现得游刃有余,所向往的只有接近无限大的权力。但他未能在权贵横行的官场保持清白之身,为了排挤李达康而与赵瑞龙达成肮脏的权钱交易,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羽翼而三番五次纵容祁同伟,甚至不惜加害自己的得意门生侯亮平……在对这个具有多面性的人物的深刻表现中,剧作完成了对权力、人性、道德的拷问。
三、迎合大众的叙事方式
按照符号学与叙事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7},在一个结构的内部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关系:(1)尖锐对立的两项,X和反X,如黑色与白色的对立;(2)非X,如绿色、紫色、黄色等;(3)非反X,即非白色。与此类似,我们可以在《人名的名义》中形成如下的符号矩阵: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