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居易闲适诗中渗透的现代休闲思想(2)

作者:毛妍君 更新时间:2010-09-05 10: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白居易;闲适诗;现代休闲思想
【职称论文摘要】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7]确实如此,当今社会中不少人对声色、财富、权势、名利的欲望无限膨胀,导致生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7]确实如此,当今社会中不少人对声色、财富、权势、名利的欲望无限膨胀,导致生活越来越奢侈糜烂,心灵越来越放纵驰荡。沉湎于各种物欲中不能自拔,欲望和野心一旦漫无节制,尘世中一切美味、美声、美色都可能难合其胃口,社会中一切财富、权势都可能难填其欲壑,得到了马上又生厌倦,享受过后便觉空虚。嗜欲弄得人们躁动不安,贪婪使人们精神苦闷难当,即使身体处于“闲”的状态,却一丝一毫也无法体会到“适”的境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之乐是得道者的一种精神受用, 他淡泊名利,简单生活,有一颗平常心,不依赖于外在物质条件的富足,所以能够自享其乐、自得自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越发渴望过上轻松、平静、休闲的生活。当然,我们不提倡回到颜子时代的那种生活状态,但是“颜回之乐”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两千多年前那种简朴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于今天渴望过休闲生活的人们来说不无借鉴作用。 心理休闲就是缓解紧张、怡养性情,释放心底欲望、获得心理愉悦,具有心理调适功能的休闲活动。林语堂在《悠闲生活的崇尚》中对“休息”、“悠闲”进行了理论的辨析,将之与“空闲时间”和“无所事事”区别开来,提出了闲适是一门艺术的观念。我国著名休闲学专家马惠娣概括:“休闲是以欣然的心态,做心爱的事”。[8]白居易有一首《咏慵》诗,对悠闲的生活竭尽赞美之能事:
  有官慵不选,有田慵不农。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缝。有酒慵不酌,无异樽常空。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家人告饭尽,欲炊慵不舂。亲朋寄书至,欲读慵开封。尝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
  这种悠闲的生活,也必须要有一个恬静的心地和乐观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方能享受。因为休闲“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利,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是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只有那些轻视钱财的人才真正懂得此中的乐趣,他必须是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于生财之道不放在心头”。[9]白居易不排斥物质生活,他一方面要将形而下的物质生活提升至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也要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贯穿于具体可见的物质生活层面,提倡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世界的合一。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狂言示诸侄》)、“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西掖早秋直夜书意》)、“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对酒五首》其二)、“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对金钱采取一种淡泊的态度。
  休闲还表现为对生命的一种自我关注,用一种“平常心”来面对生活,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一笑而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平淡淡才是真。“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赠皇甫十》),白居易能拥有愉悦感正是由于他对现实牵累理性地摆脱,所以真正的闲适感来自于内心,不在于外在的客观给予。白居易一生为官,不论是升还是被贬,也无论是留京还是外放,他都处之泰然,心情平静,表现十分旷达。历来文人面对从政理想的落空,总是“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而白居易却说:“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江州司马厅记》)这个历来磨损文人生命的课题,白居易在刹那的心念转动下就轻松跨越过去。在隐居生活中,白居易至少暂时地摆脱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摆脱了那种政治斗争、权术斗争的机心和险恶,使身心获得了一种解放,人处在一种自由和放松的状态中。他在《少年问》诗中写道:“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白居易致仕(退休)后,亲友都为他俸禄减半而忧心,他却很达观,处世达观,养性修身,吟出了“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达哉乐天行》)的诗句。他已经超越了庸俗的世俗和黑暗的现实,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这种豁达、闲适、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正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三、生活的情趣
  我国古代文人是非常懂得生活中的情趣的,善于把日常的生活装点得诗意盎然。“趣”如同生命中的阳光,生活中的“空白”与“缝隙”,有了它,人生就会变得盎然生机,饱满光润,灵光闪动。爱尔兰戏剧家肖伯纳说,劳作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休闲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我国学者于光远很早就开始关注并倡导对休闲理论的研究,他认为“玩”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但是在休闲时“玩”什么、怎么玩就取决于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了。
  作为一个高雅的文人,白居易有多种爱好。首先白居易喜欢读书,早年为了考取功名而读书,做官之后他一直坚持读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10],白居易也是如此,对读书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从书中寻求精神满足。他说“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松斋自题》)、“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池上篇》),读书成为一种乐趣。鲁迅先生将读书分为两类: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前者属于实用阅读,而后者随性之所至而行,“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厉害关系的”(《读书杂谈》)[11],属休闲阅读。休闲阅读是以满足个人休闲旨趣为宗旨的阅读行为,其目的在于放松身心、追求精神的满足感,随意性较强。近现代学者明确提出了实用阅读与休闲阅读的不同,林语堂也把这种休闲阅读视为一种清高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自由的雅事乐事。
  白居易有饮茶、弈棋、弹琴、种花等多种乐趣,他还爱石,也懂得欣赏音乐,从中都能得到乐趣。白居易的《好听琴》记下音乐心理治疗之法:“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中,可以万虑俱消。琴棋书画与诗文交融,这些共同构成白居易的消闲方式,他从这些高雅的休闲活动中获得了愉悦的感受。白居易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总结了唐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体验,为后世的继承和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种种的快乐,只要有一颗能够体会、欣赏的心灵。白居易尽情享受人生,营造尘世的天堂,在现实的环境之下尽量地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种观念就是儒家的观念,它含着浓厚的尘世气息。这种俗中含雅、雅中含俗的审美境界是中国传统的儒道禅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品格相融合的产物。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