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实启迪

作者:李红梅 更新时间:2010-09-05 11:0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职称论文摘要】
恩格斯晚年在批判资产阶级批评家和党内“青年派”思想家对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关系的歪曲和攻击的同时,充分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恩格斯晚年的意识形态理

19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不仅资产阶级批评家,而且党内“青年派”思想家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关系理论进行歪曲和攻击,其中巴尔特和恩斯特就是最为突出的人。恩格斯晚年(1883年起至逝世前)在指导工人运动和整理马克思遗著的过程中,借复信的机会,特别是在与康•施米特、约•布洛赫、弗•梅林和瓦•博尔吉乌斯等人的通信中,抓住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论调,坚决反击了巴尔特之流和党内“青年派”对意识形态积极作用的否认,着重论述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突出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战胜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诋毁和攻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一、恩格斯晚年对庸俗“经济唯物主义”的痛斥
  德国资产阶级学者、莱比锡大学教授保•巴尔特在1890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在这篇文章中,巴尔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决定论”, 认为马克思主张生产力是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就是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同时,他认为政治、意识独立于经济、不派生于经济、也可以决定经济。巴尔特这一观点不仅在资产阶级批评家当中存在,而且在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人们那里也得到赞许,这引起了恩格斯的关注。例如,巴尔特的观点竟被恩格斯十分赞赏的年轻的经济学家康•施米特所称许。施米特写信给恩格斯说:“我认为,他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批判是深刻的。首先,他极力证明,不仅经济单方面决定政治,而政治也决定经济。他一般而言,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哲学的运动在很大的程度上循着内在的、不是从经济基础派生出来的规律,并勇敢地从历史中找出了证明。”[1]305-306
  面对巴尔特的挑战,恩格斯首先在1890年8月5日给康•施米特的信中,揭露了巴尔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性的言论。信中说:“我在维也纳的《德意志言论》杂志上看到了莫里茨•维尔特这只不祥之鸟所写的关于保尔•巴尔特所著一书的评论,这个批判使我也对该书本身产生了不良的印象。” [2]690-691这里,恩格斯严厉批判了巴尔特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的谬论。然后,恩格斯认真分析了巴尔特的种种谬论,指出巴尔特根本不了解辨证法,是一个典型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者,根本不懂社会科学中的抽象的意义和价值。在1890年10月27日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愤慨地说:“所有这些先生们所缺少的东西就是辩证法。他们总是只在这里看到原因,在那里看到结果。他们从来看不到:这是一种空洞的抽象,这种形而上学的两极对立在现实世界只存在于危机中,而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其中经济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2]705他在1893年7月14日写给弗•梅林的信中进一步指出,巴尔特之流有“一个愚蠢观念。这就是:因为我们否认在历史中起作用的各种意识形态领域有独立的历史发展,所以我们也否认它们对历史有任何影响,这是由于通常把原因和结果非辩证地看作僵硬对立的两极,完全忘记了相互作用。”[2]728
  在反击巴尔特的同时,恩格斯也对党内刚刚冒头的“青年派”进行了严正的批评。在当时的青年派思想家中,恩斯特是一个突出的代表。恩斯特于1890年8月9日在《柏林人民论坛报》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危险》一文,歪曲历史唯物主义。他一方面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用它来裁剪一切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形而上学地看待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只承认经济的决定作用而不承认政治、意识的反作用。以恩斯特为代表的青年派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因而他们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就更大。恩格斯在1890年8月27日致保•拉法格的信中是这样告诫青年派的——“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2]695 
  二、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针对资产阶级学者的责难以及党内青年派的歪曲,恩格斯一方面进行有力的驳斥,另一方面也对唯物史观上的漏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恩格斯本人深刻地认识并承认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建构中对意识形态功能与作用的忽略。他指出:“起初总是为了内容而忽略形式。如上所说,我也这样做过,而且我总是在事后才发现错误。”[2]727晚年恩格斯正是在此基础上,深刻地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 深入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恩格斯在1890年10月27日写给康•施米特的信中第一次提出“相对独立性”这个概念。他写道:“新的独立的力量总的说来固然应当尾随生产的运动,然而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即它一经获得便逐渐向前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它又对生产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反作用。”[2]701 在这封信中,恩格斯以哲学为例说明:任何意识形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首先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并且指出,由于思想本身的相对独立性,思想的发展并不总是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保持平衡,经济政治上落后的国家可以提出先进的哲学思想。他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世纪的法国相对英国来说是如此(法国人是以英国哲学为依据的),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2]703-704 
  1893年7月14日,恩格斯在致梅林的信中着重分析了意识形态形成过程的特点,认为意识形态领域有它本身所特有的发展规律。他写道:“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因为这是思维过程,所以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他从纯粹的思维中——不是从他自己的思维中,就是从他的先辈的思维中引出的。……历史思想家在每一科学领域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从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并且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2]726-727正是意识形态这种在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和独立发展的“独立性”,使得各个不同领域的意识形态观念都有独立的历史。例如,路德和加尔文“克服了”官方的天主教,黑格尔“克服了”费希特和康德,卢梭以其共和主义的《社会契约论》间接地“克服了”立宪主义者孟德斯鸠。“这仍然是神学、哲学、政治学内部的一个过程,它表现为这些思维领域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完全不越出思维领域。”[2]727这种不越出思维范围独立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外而发展,正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