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文诗《雪》看课堂朗读的重要性

作者:周平栋 更新时间:2010-09-21 10:4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教学;语文;课堂朗读
【职称论文摘要】
师在课堂上将课文讲深、讲细、讲透,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在课堂朗读中切身领悟文章精妙之处。重视语文课堂朗读,品味文章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促使学生在课堂朗读中挖掘文章的深刻内函。

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总听不到读书声,有的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这总让人感到几分无奈和悲凉。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被语文老师分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毫无美感。老师在课堂上为了把课文讲深、讲细、讲透,往往忽略了让学生在课堂朗读中去切身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美感性很强的学科,从文中陶冶性情,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学语文就是学审美,追求社会的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对于语文课的审美,课堂朗读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课堂朗读中审美,不仅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提升语文素养和基本功的长远需要。
  选入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系列文章,都是经典中的名篇,其中我在讲解八年级下册鲁迅《雪》这篇散文诗时,就从中深刻领悟到课堂朗读的重要性,散文诗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需要用朗读去慢慢品味,慢慢咀嚼,重视课堂朗读的质量和数量,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兴致盎然,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朗读中挖掘出文章的深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篇课文从朗读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体悟。
  
  一、品味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诗《雪》语言质朴但溢满深情,“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是一幅“冬花雪野”图,在这幅图中,山花烂漫,充满生机,让人感觉到春天般地温馨,鲁迅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了江南雪的特质:滋润美艳,并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处子的皮肤”,比喻奇特,大胆想象,生动贴切,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推陈出新,这与鲁迅这位反封建的壮士的个性精神相吻合,他敢于挑战强大的封建礼教,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向往,景慕之情。
  在散文诗的后半部,鲁迅用粗旷的抒情笔调描绘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景象,这飘扬纷飞的朔方的雪花:“永远如粉,如沙。……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朔方的雪具有强烈地个性色彩,寂寞、奋飞、旋转、升腾、闪烁。这如同诗人的个性精神:孤独、反抗、倔强、搏战、坚强。诗人憎恶朔方的冬天,同时赞颂了朔方雪花永不屈服的斗争品格,诗人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用磅礴的语言,排山倒海的气势,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
  
  二、品味结构美
  
  散文诗《雪》中总共有6段,前三段占有很大的篇幅,在前三段中,诗人极力铺陈江南雪之美,诗人在描绘完“冬花雪野”图后,又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江南雪天孩子们稚气天真的创造而欢愉,也为雪罗汉的消融而惋惜,江南的雪尽现其温惋恬静的美感。后三段中鲁迅着力从三维空间进行立体描绘,以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挡的气势,“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的飞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不仅自己“旋转”“升腾”“灿灿地生光”,且使整个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诗人在写朔方飞雪的开头嵌入一个关联词“但是”,下似无需转折的地方一个峻急的“但是”,更加明确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二者个性鲜明,一个温柔宁静的江南少女,一个粗旷战斗的北方大汉,对比深刻,诗人向往温柔宁静的江南少女,但更喜欢粗旷战斗的北方大汉,结构上出奇不意,犹如滔滔江水飞流而下,一路猛奔,忽然嘎然而止,令人惊诧不已,一个迂回转折,但毫无破绽,浑然天成,给读者以震撼,诗人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俨然一个毫不妥协,有着铮铮铁骨的北方大汉,他要去勇敢地战斗,创造一个春天般的美好世界。
  
  三、品味意境美
  
  鲁迅之所以要描写自然的本性,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鲁迅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和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他赞美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激励自己。
  “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在孤独寂寞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乐章。北方的雪俨然是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北方的雪展现出了鲁迅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显现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获救”。“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诗人虽有荷戟独彷徨的孤独之感,但更令人感动的是他那永不停止的战斗精神。鲁迅曾说过: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这与朔方飞雪的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精神相吻合,相统一。
  课堂注重朗读,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最生动的体现。在讲解这篇散文诗时,我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形成对文章的初步感悟,然后再从深层进行挖掘,引领导学生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在别人看来,鲁迅的文章艰难晦涩,但我却变得很轻松惬意,课堂充满春意。学生在朗读中增强了兴趣,提升了理解,升华了自己的感悟。
  一言以蔽之,语文课堂的教学离不开朗读,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课堂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对课文的分析多于朗读,甚至完全抛弃朗读,强化对课文中心主旨的理解,强化对文章重点语句的领悟,殊不知,这是在扼杀一篇篇美文的美感,窒息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原本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无形之中却变成学生沉重的包袱,想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谈何容易。
  加大语文课堂朗读的力度,是适应新时期语文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分析轻重朗读的挑战。语文课应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沉闷枯燥,多一些轻松愉快,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朗读中升华闪耀。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