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结能指和所指的桥梁

作者:梁栋 更新时间:2010-09-20 10:2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格语法;费尔默;能指;所指;语义动因
【职称论文摘要】
对于由美国语言学家费尔默提出的格语法,研究多从语言学学科分类和历史角度进行,从而把它看作是语言意义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贡献。然而,从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共时关系来看,格语法实际上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复杂的句法现象寻

 一、格语法概述
  
  格语法(case grammar)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费尔默(C.J.Fillmore)创立的。其主要观点体现在他写的五篇论文中,分别是《迈向现代格理论》(Towards aModemTheory ofCase)(1966),《格的问题》(The Case for Case)(1968),《格语法的一些问题》(Some Problems for Case Crammer)(1971),《词汇语义学中的论题》(Topics in Lexical Semantics)(i977),《再论格的问题》(TheCaseforCaseReopened)(l977)。其中,《格的问题》这篇论文的发表,被语言学界公认为是格语法正式提出的标志,因为这篇论文基本奠定了格语法的主要模式,后期的论文都是以这篇论文为基础而展开讨论的。
  费尔默把小句当作格语法的试验场,认为句子的基础结构(basic structure)包括两大成分:情态(modality)和命题(proposition),可简写成第一条基础规则:s→M+P;命题由一个动词和一个或多个格范畴(case categories)组成,简写成第二条基础规则:P→V+C1+……+Cn。费尔默认为,格概念是人类思维中普遍存在的内在的概念,有助于人们对身边的事件作出判断。不同的格标记(Kasus)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介词,此为第三条基础规则:c→K+NP。规定了格语法的基础规则之后,费尔默竭力要开列一张完整的格的清单,且以后再不断地完善格的清单。由于前后措词不同,且多有取舍,所以不同时期提出的格清单不同,有人曾对此作过详细的比较研究,本文以1968模式为主,其它模式为补充,将主要格类型作简要归纳:
  (1)施事格(Agentive或Agent),是动词行为的发出者,具有生命性,用by标记。如Peter smashed the glass with ahammer.
  (2)工具格(Instrumental或Instrument),是某种无生命的力量或物体,它常常是动作或状态的起因,用with标记。如The hammer smashed the glass.
  (3)与格(Dative或Expefiencer),是动作或状态影响到的生物,用t0标记。如Johnhkesdancing.
  (4)使成格(Factitive,后期叫做Goal,Range,或Result),是动作或状态产生的事或物,可理解成动词本身意义的一部分,零介词标记。如Hewrote anovel。
  (5)方位格(Locative或Place),是动作或状态所处的方位或处所,根据特定的动词或名词选用介词。如It is hot inNanjingin SLUDIner.
  (6)客体格(Objective,或Object或Patient),是动作或状态影响的事物,零介词标记。如He picked some roses in hisgarden.
  (7)受益格(Benefactive),是动作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有生命,用for标记。如Hemade adollforhis daughter.
  (8)源格(Source),是动作发出的起点或发源地或起始时间,用from标记。如JanemovedfromNanjingl0Beijing.
  以上列举的仅是主要格类型,费尔默还提到另外一些格,但未作详细解释,如时间格(Time)、路径格(Path)、伴随格(Comitative)、永存/转变格(Essive/Translative)等,这些范畴与深层格概念关系不大。
  这些格的概念并非对应于一门语言表层结构中的主语、宾语等关系,而是语言基础结构中的构建要素。一小句中基础结构中格的阵列(array)决定了谓语动词的选择,此为格框架理论。例如,动词run可插入格框架+[—_A],remove和open可以插人格框架+[__OA]。费尔默认为,格框架会影响到动词的分类,如open,turn,move,rotate和bend属于一类动词,因为它们的格框架相似,表达为+[__O(I)(A)],其中O为必选格,I、A为可选格。
  关于格与格之间的关系,费尔默提出了一格一用法则,规定,一个格框架至少包含一个格,同一格在同一小句中只出现一次,且格与词汇语义特征对于主语选则有限制。表层结构的主语对基础结构中格的选择,遵守以下顺序规则:
  施事格>工具格>客体格
  在无格标记情况下,当句子中有施事格时,一般以施事格为表层结构主语;否则,如果有工具格,工具格就充当主语;否则,如既无施事格,又无工具格,主语就由客体格来担任。
  
  二、格语法的贡献与功用
  
  格语法是针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不足而提出的。乔姆斯基的“第一理论模式时期的《句法结构》一书被指出没有摆脱结构主义的一些理论思想,不关注语义问题”。作为乔姆斯基的学生,费尔默力图纠正老师过分关注形式的做法,提出格语法来弥补生成语法中语义论述的不足问题。
  众所周知,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结构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的获得借助于生成规则,而表层结构的实现依赖于转换规则。不管在哪个层次上,乔姆斯基的表述方法都离不开范畴概念,即名词词组、动词词组、介词词组,这些范畴的使用说明乔姆斯基的理论基本上停留在语言的能指层面上。尽管“乔氏在《语法理论的各方面》中提出了两种概念。关系概念和范畴概念”,但其关系概念仅指诸如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功能概念,仍然属于语言的表达层面。
  况且,这些语法概念在各种语言中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乔姆斯基对于关系概念和语义问题的认识深度仍然不够。名词词组、动词词组、主语、宾语等概念的使用,表明转换生成语法的关注重心还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能指层面上。费尔默在继承老师理论框架和精密的分析法基础上,比老师走得更远,他试图探讨深层结构背后的语义结构—基础结构(base structures),包括格语法。其实格语法不是形式层面的研究,而是语义所指层面的语义研究。正是格语法架起了能指和所指研究之间的桥梁。文章中都有差别,未见其开列出明确而完整的格清单,往往是数目不同名称有别。而且总在一些主要格列举之后说,“另外的一些格肯定是需要的”,然后语焉不详。我们不能苛求费尔默做到尽善尽美,因为他所开拓的语义世界本来就是一片混沌的世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时指出,在能指与所指结合之前,概念世界是一片模糊的星云。对这片模糊所指世界的切割与界定并不像对具有音响形象的能指世界的切割那么容易,因为属于后者的音素数量是有限的,而属于所指世界的语义领域则包含了世界上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我们怎么能够期待费尔默仅用10个左右的格范畴去清晰而彻底地指称成千上万的实体呢?所以格清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完整性缺限,且不同格之间会再现模糊交差领域,导致格的界定和格与格之间的区别有时很困难。有时语义世界的复杂性使费尔默无法驾驭,如John resembled his uncle,动词后面的词语描述主语的特征,但很难确定它体现了费尔默已列举的主要格类型中的哪一个。费尔默在1968模式中迁强地用es$ive这一个术语,但后来他将此看作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