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结能指和所指的桥梁(2)

作者:梁栋 更新时间:2010-09-20 10:2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格语法;费尔默;能指;所指;语义动因
【职称论文摘要】
单个格的界定也不是泾渭分明的。上文讲到,格语法在界定单个格的时候,需要分析它的语义要素,如判断一个名词的指称实体是否是施事格时,就要看是否具有[+有生命的]、[+意图性]等义素,所以,根据施事格的定义,


  单个格的界定也不是泾渭分明的。上文讲到,格语法在界定单个格的时候,需要分析它的语义要素,如判断一个名词的指称实体是否是施事格时,就要看是否具有[+有生命的]、[+意图性]等义素,所以,根据施事格的定义,句子动作的执行者必须是有意做出该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行为很难判断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Peter sneezed.打喷嚏的行为很难说是Peter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行为。所以,格的确定标准并不是很明确的。再如,费尔默定义受益格(Benefactive)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是有生命的人或物;(2)是句中动作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但这一简单的定义却引起语法学家的颇多争议,如The president granted the prize t0Alice.这句中的Alice所代表的实体被有些语法家看作是与格(Dative)或终点格(Goal)。
  相关的困难也出现在动词的格框架问题上,“因为要准确地确定动词与指称词语在句中的关系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问题仍无定论”。所谓格框架,是费尔默从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动词的格环境,他认为一方面格框架是由动词位置格环境组成;另一方面格框架决定格及动词的选择。这种提法多少有点循环论证的嫌疑。格框架虽然能表明动词与格在深层结构中的关系,但格框架中格的排列方式却无法体现哪个格被选作了表层结构的主语。如please和uke这两个动词的格框架都可表现为:+[_OD];二者的表层区别在于:please通常选客体(O)作表层主语,而like却选与格(D)作表层主语。由此看来,格框架中的格排列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不能十分清晰地表明表层结构中的差别。格框架问题同时引起主语化问题和同类动词的细微差别问题。
  在主语化问题上,费尔默提出了格等级论,认为选择深层结构中的某一语义格作表层结构的主语,是由动词格框架中某一或另一格功能的存在与否决定的。如在A hammerbroke the window.中,之所以工具格hammer作主语,是因为施事格的缺席。但仔细想一下,我们也可以把这一决定过程颠倒过来描述,即客体格的主语化决定了施事格和工具格的缺席。如The door opened;工具格的主语化致使施事格缺席。如The key opened the door;而当施事格作主语时,则工具格和客体也可出现在表层结构中,但工具格也可省略,如Mary opened the window(with a chisel)c Fillmore提出的格等级决定主语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优选论,把施事格放在优先的位置,体现了一种人本沙文主义世界观;而我们提出的假设则体现了机会均等、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客观世界是多样的,不同事物都能登上舞台中心,此时包括人在内的其它事物则不得不被边缘化,甚至被消解。假如上述两种观点都有点道理的话,若二者合一则构成了循环论证。至此,我们必须回到语言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来——语言是人特有的,所以某一功能格是否会浮现为表层格的主语,不是以语言本身格框架中某一格是否出现为准则,而主要由说话人的说话视角、意图突出某一格功能的需要而确定的,因为人才是语言的主人。其实费尔默在后期文章中试图用基于说话者意图和语篇需要的前景显突说来解释主语化问题,可惜的是“Fillmore没能充分发展这一部分学说”。所以,格等级论充其量是一种主观假设,格语法是主观建构的结果,有人甚至认为,“把它作为解释由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时选定主语的客观规则是无效的”。
  格框架虽然能从大类上给动词分类,同类动词之间的差别却很难由格框架和格语法分析出来。例如:touch,rub,squeeze,smash,格框架相同,都为+[_A+O+I],但客体格所受的影响程度却不同,由此产生的差别无法在格语法中得到充分描述。touch的动作可能对客体格几乎不造成影响;rub的行为可能使客体的表面受影响;squeeze对客体造成了暂时性的形状改变;smash完全摧毁了客体的物理整体性。据此,语义学家Saeed对格标签作出了质疑:客体所受影响的不同程度会减弱客体格标签的用途吗?毫无疑问,格语法对于动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无能为力的。
  另外,由于格语法关注重心在句子的基础结构,主要分析句子的命题内容,其本上属于言语行为中的言中行为(10cution),是语言符号的初级意指过程,而语言符号的高级意指过程,如充斥日常语言的拟人、隐喻等手段则被格语法所回避,拟人、隐喻问题的介入将给语义格和格框架理论带来巨大挑战。
  不管怎么说,费尔默的格语法是一种语义模式建构的尝试,为探索能指世界表面现象的背后的深层语义动因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