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陇州社火的现状看陇县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 张格娟 更新时间:2018-05-11 13:5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陇州社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职称论文摘要】
陇州社火是陇县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品牌,是城乡文化宣传的载体。本文通过采集发掘有关社火的资料,通过对陇州社火现状的调研,以及对陇州其它民间文化活动的全方位扫描和调研分析,为陇县特色文化产业探寻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陇州社火作为陇县特色文化产业的主体,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古代人们以傩舞和巫舞的形式祭祀“土神”和“火神”而进行的宗教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逐渐由祭祀为主演变为以娱乐为主、以俸神为主演变为以娱人为主时,这种活动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祭祀社火变为娱乐社火。古陇州,是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各朝代的战略必争之地,几千年来的丰厚文化积淀,成为陇州社火孕育、发展的沃土。
一、陇州社火的生存现状
陇州社火始于秦汉,盛于宋、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遗产之一。陇州社火是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杂技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色彩。
陇州社火种类繁多,有突显古战场的马社火、玄妙险峻的高芯社火、意趣横生的跷板社火、粗犷彪悍的挈社火、车社火、挈社火、血社火、踩高跷、木偶戏、唱曲儿、链枷棍、舞狮、舞龙、舞刀、舞矛、跑竹马、 旱船、傀儡、耍大头、秧歌舞、打腰鼓、锣鼓表演等20多个种类,是我国目前社火类型最齐全的县市之一。
陇州社火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大类型。高跷社火、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他均为造型艺术。表演内容多以仙佛精道、神头鬼面;或者忠国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钹刀赶棒、叱奸骂馋等。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演义,如“单刀赴会”、“关公挑袍”、“黑虎搬三霄”等。
以陇州社火为主体的宝鸡社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陇州社火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陇州社火荣获首届中国社火艺术节山花奖金奖,陇县被2013年被中国民协授予全国首个 “中国社火文化之乡”,陇县被文化部命名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陇州社火)。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陇州社火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从调研的村来看,笔者走访了50多个重点村,陇州社火的生存现状共同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社火队伍趋于老龄化。从走访收回的800多份调查问卷中看出,从事社火的艺人多在50岁以上,有些老艺人达75岁的高龄,由于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加之社火只能作为一种农闲时的娱乐活动,不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老艺人多数已年老体弱,后继乏人,社火这种艺术形式濒临失传。
二是道具匮乏。笔者走访的50多个社火重点村,比如东南镇黄花峪村、演峪山村、曹家湾的三里营、城关镇的高堎村等,这些村子在90年代,曾经是陇州社火的主体,现在已面临社火会的解体。原因是道具不足,社火衣箱、服饰、头帽等社火装备等已陈旧不堪,多数已掉色,破损,根本没法用于表演。
三是经费不足。经费是制约陇州社火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社火其自身无法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陇州社火的发展。陇县政府为支持社火的发展,采取了财政拨款或者鼓励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赞助的办法,连续四年举办了陇州社火艺术节,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的经费,但这只能解一时之困,从长远的发展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四是缺乏市场意识。社火老艺人观念陈旧,缺乏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陇州社火作为一种娱乐活动,群众从来没有感觉到社火可以作为一种挣钱的营生,没有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商品的属性。这种传统观念一直流传至今,甚至影响到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一些乡镇、村组的老艺术人根本没有想到,社火可以走出去,可以当作一门表演的艺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只是个别有特色的社火团体有一定的收益,比如陇州挈社火赴西安、韩城、千阳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演出,大约每年收入3万元左右。陇州锣鼓队每年在县内外进行演出,大约30余场,约收入5万元左右。
二、陇县特色文化资源及发展现状
陇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与甘肃华亭、张家川毗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为特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陇县民间文化资源丰富,除了社火,还有陇州小调、花灯、布艺刺绣、皮影、社火木锨疙瘩脸谱、染色剪纸等。这些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现在仍然活跃在广大农村。
第一,布艺刺绣。陇县东南镇演峪山村的陈美娥,被授予宝鸡市“民间艺术家”,她家传三代制作民间刺绣及布制工艺品,1985年她的“猪枕”在县文化馆参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5年该猪枕被国家邮电部门选为生肖邮票在国内外发行。由陈美娥带动一部分农村妇女进行布艺猪枕的加工,每年收入3到5千元左右。
第二,陇州小调。陇县的河北、温水、八渡、东南等镇以及县城以北的山区农村年龄较大的老人还能传唱。但曲牌不够完整,唱词多根据古典故事情节而编纂的。近年来,陇州小调、曲牌大多已经失传,极少曲目在游演社火时才传唱。個别曲目在婚庆或者祭祀时演奏,很受群众喜爱。但是,陇州小调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演出团体,其收益微乎其微。
第三,社火木锨疙瘩脸谱。它是根据陇州社火疙瘩脸谱创新出的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工艺品。其地方特色明显,造型夸张,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陇县疙瘩脸谱代表性传承人杨秉权应邀参加了为期40多天的上海世博会展演,据悉,这一民间工艺品每年收入5-8万元左右.
第四,陇州花灯。陇州自古就有“挂灯、赏灯、游灯”的风俗。以堎底下镇小沟村、城关镇殿子村、东南镇张家庄村的花灯最为著名,花灯艺人自己制作的纸花灯,独具特色,颇有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花灯艺人每年的收入大约是1.5-2万元不等。
第五,陇州还有皮影演出团体8家左右,主要以唱庙会戏为主,每演一场收人2000元左右,约为专业表演团体的三分之一。

         第六,陇州还有一些染色窗花、染色门签等民间工艺品,但都依托春节才销售,还没有形成体系,收入也甚微。 

  三、陇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特色文化要有市场意识、要有精品的定位。应该鼓励民间文化从业者,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发展的目光看问题,走进市场,要有市场意识和精品意识,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才能立于市场。
(二)积极协调,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特色民间文化的发展单靠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要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借助一些有影响的媒体以及摄影者等文化使者,对外推介,鼓励艺人参加各类赛事,这样才能使其发展得更加长远。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