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哼鸣训练的有效运用

作者:周琨 更新时间:2014-10-01 12:1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哼鸣;声乐教学;有效运用
【职称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自己演唱和声乐教学实际,总结哼鸣训练在声乐教学当中的经验,论述了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哼鸣状态对歌唱者来说是意义非凡,一本万利的好事。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45-01
  在声乐教学中,大多数的声乐教师都非常重视哼鸣练习在发声训练中的运用,并且有着各自对于哼鸣方法的解释和阐述,在声乐教学课堂实例中,声乐教育工作者认为:“哼唱是初步练习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学习歌唱的人尽可能多地练习”;“正确的哼唱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能得到最好的声音位置感”;“哼唱可以产生最丰富的声音共鸣”等等,在意大利有个说法:“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并非所有的哼鸣状态都适用于歌唱,对此我们必须明确哼鸣的目的性。哼鸣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哼鸣的发声状态从而获得歌唱中所需要的面罩头声高位置的优美的音质、音色获得所谓的面罩共鸣和头腔共鸣,而且在获得靠前、高位的面罩以及头声共鸣的同时建立一种全身协调、整体歌唱的歌唱嗓音生理机制,即气息通畅流动,全身协调、松弛自然,舌头、下巴、喉咙以及颈部和前胸不挤、不压、不憋、松弛等。哼鸣的同时应该起着声音共鸣位置的桥梁作用,即向上可直达面罩、头声位置,向下应贯穿口咽腔、喉咽腔以及胸腔共鸣从而建立起全身整体共鸣的状态。哼鸣最终追求的不应仅仅是上部共鸣腔的单腔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感觉比较松弛,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运用哼鸣练习,可协调获得高位置声音。
  那么,声乐教学中如何获得正确的哼鸣状态,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即获得正确哼鸣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声乐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启发学生获得正确哼鸣状态时所采用的一些方式和手段。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腔、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手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
  “叹”的感觉是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目的是加强气息流动,获得松弛的声音。
  “哼——吸——叹”用力的方向是协调配合的。“哼”的感觉向前,“吸”的感觉向后,“叹”的感觉向下。这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内部气息与腔体的协调统一。
  “哼——吸——叹”分解时三个动作,但是通过练习把这三个动作协调统一成同时发出的一个整体动作,发出来的声音才会有半哼半唱的感觉,明显感觉到自然的明亮、轻松、通畅。
  另外,纯哼鸣时,嘴巴无论是轻轻打开,还是轻轻闭上,或是做咀嚼的动作,对发出来的声音的音色、通畅与稳定应该毫无影响。
  在歌唱训练中,常采用的哼鸣练习有闭口、开口、交替闭开口、嘴皮发“嘟”练习四种:第一,闭口哼鸣练习(闻花香式叹气哼鸣法)练习时的具体要求是:哼唱时要有良好的歌唱姿势,用口、鼻同时吸气,深吸气、打开喉咙、腰围扩张和闻花香是一个动作同时完成;哼唱出的声音要感觉远离喉头,好像从口盖以上的鼻上端发出的从眉心、嘴唇、前额到头顶都有轻微的振动感,保持喉咙通道畅通,横膈膜有明显的支撑点。第二,开口哼鸣练习(喷嚏式哼鸣叹气法)当闭口哼鸣练习基本掌握后,就可以进一步做开口哼鸣练习,即张大口哼唱“横”音和喷嚏式哼鸣叹气法,两种练习法,这两种练习可以清晰明确地感受到鼻腔内壁与硬腭交汇处的气息吸附着力感,这也是检验闭口哼鸣练习正确与否的一种方法,正像海尔说的:“如果歌唱者在哼唱一个长音时,肌肉是放松的,他将能慢慢地把下巴放下来,直到口大大地张开,而对哼唱时形成的声音共鸣就不会有任何干扰。第三,交替闭开口哼鸣练习(一哼一叹法)在练好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的基础上,就可以做用哼鸣带其他母音的发声练习了,也就是“一哼一叹”,例如:闭口哼—开后a,闭口哼—开口0反复交替等等,这样根据歌唱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第四,嘴皮发“嘟”练习(如同小孩玩嘴皮时)用“嘟”替代歌词,完成整条练声曲和整首曲目,要求:注意连贯,气口,情感,要与所表达的歌曲一致,这也是检验气息质量的一种测验。
  总之,歌唱发声的共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有两个人在共鸣运用上是完全一样的,但共鸣的声学原理和共鸣器官的功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生理条件和嗓音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寻找到歌唱发声的最佳共鸣效果。然而,运用多种形式的哼鸣法其目的无非是获得一种靠前、高位置的面罩共鸣以及头腔共鸣,及我们常说的获得运用头声歌唱的习惯。正如古希腊先哲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1](P99)正确的哼鸣状态的获得,就如同获得了撬动歌唱的最佳支点,在此处所建立的气息吸附着力点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歌唱生理效应。如同意大利的说法:“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可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哼鸣状态对于歌唱来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
  周 琨(1984-),男,汉族,云南富宁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声乐演唱、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