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利用

作者:孙秀税 更新时间:2012-09-22 20:0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艺,空白,教学,浅,
【职称论文摘要】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教学占据着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也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有效发展的空间。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

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在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尽情纵意地在心中勾勒各种艺术形象,同时要给予方法上的引导:(1)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也可对文章中没有写明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2)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新形象。(3)可以在阅读中保持形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也可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
  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阅读,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而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创造性想象能力。
  二、利用文字和人物心理“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文字是文章内容得以存在的形式,但有些文章的意蕴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这就形成了文章的“空白”。这些“空白”有助于学生学习时进一步发挥想象,理解课文蕴含的丰富内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段这样写道:“她给自己暖和一下……”让学生去想象省略号省去的内容。这样利用“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地去想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揭示文章中心起到铺垫作用。为了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许多文章的结尾往往有意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心理描写是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但由于行为、节奏、感情抒发、详略安排、叙述人称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作者不可能连篇累牍地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文中形成了部分心理“空白”。这种“空白”是作者在文章写法上的一种安排。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这种“空白”想象,对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大有益处。如在《蓝树叶》的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脸红了”引导学生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联想这个“空白”的过程中增强了想象能力。
  三、利用情节和景物“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节是展开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于作者和作品的需要,文中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教学中,教师若能敏锐地抓住这些“空白”,调动学生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合理的补充,就会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地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如《穷人》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你瞧,他们在那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此处并没有写出桑娜拉开了帐子后渔夫看到了什么,这就从内容上给读者留下了空白。教师应启发学生给这一处补白:“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去思索,去合理地想象,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最后不难归纳出:“渔夫看到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正在帐子里香甜地睡着。”这样,通过合理补充,使人物形象鲜明,特点更突出,也使学生从中认识到虽然那个社会黑暗,但穷人之间是相互同情的,渔夫和桑娜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从而激起学生对这两个穷人的敬爱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启发、诱导学生用“空白”艺术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应该特别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出发,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弄巧成拙。
  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空白”,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真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协作活动,学到的不仅是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如此,语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小学)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