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玛祖卡舞曲的乡土风格

作者:李倩 更新时间:2010-10-22 10:5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肖邦 玛祖卡舞曲 民间音乐 乡土风格
【职称论文摘要】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对波兰民间音乐的发掘与再创造,具有鲜明的乡土风格。通过对肖邦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的节奏、调式和声、曲式结构及织体写作的综合分析,较为全面地揭示肖邦玛祖卡舞曲对传统民间音乐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意和作品鲜明的波兰民间乡土特色。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富个性的一类作品。其玛祖卡创作,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原始舞曲加以提炼,用独特的创意发展成为新颖的音乐形式,同时又很好地保留了玛祖卡原有的乡土风格。《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以高雅、诗意的风度,亭亭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有评论家说:“在肖邦所有的作品中,玛祖卡舞曲最能表明他是一位波兰人。”《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真实感受,是波兰人民“全部的灵魂”。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欢乐和充满活力的情绪,同时也蕴含着为波兰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深刻的忧郁”。肖邦以玛祖卡为体裁的创作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年左右,但却几乎贯穿于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全部历程。本文就从玛祖卡舞曲的节奏、调式、和声、曲式结构及织体写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其作品鲜明的波兰民间乡土风格。
  
  一、丰富变化的节奏重音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节奏十分富于特色,似乎永远是异常鲜明又充满活力的。肖邦玛祖卡舞曲欢快热情,拥有强烈的重音,多为三拍子节拍,但其律动却并非简单的“强一弱一弱”规律,而是在任何一拍都有可能出现重音。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全部用3/4拍子写成,节奏重音变化十分丰富,很好地保留了民间舞曲的节奏特征。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还吸收了波兰民间的克拉科维克、奥别列克舞曲的节奏特征。克拉科维克舞曲常常使用三连音,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的三连音节奏大多与此有关。奥别列克则是一种活泼激烈的双人旋转舞,速度很快,第一拍常常带有强烈的重音,但更多依然是将重音放在每两小节第二小节的末拍。
  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自由节奏也占有一定比例。有资料显示,肖邦本人演奏玛祖卡时,速度方面常常表现得非常自由,除了在缓慢的歌唱性旋律中加入弹性速度外,即使在快速乐句中,同一旋律第二次出现时也常被作者表明为“弹性速度”。虽然音乐的速度可以自由伸缩,但这绝不意味着作品的整体基本速度毫无原则。恰如肖邦对自由速度的解说:“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手可以摆脱掉严格的时值,但伴奏的手必须保持住时值……设想一棵树,树枝在风中摇摆——树干就是稳定的时值,吹动的树叶就是旋律的伸
  
  二、运用波兰民间音乐调式
  
  从调式运用方面看,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除了一般的大小调式外,肖邦还大量引入了利底亚、弗里几亚等中古调式,使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作品Op.68 No.3的中部,就是一个应用利底亚调式的典例子。这段音乐的左手部分是连续五度的持续音,右手旋律部分则出现了降B大调的升四级音,从而形成以降B为主音的利底亚调式。其中,左手持续音中的F与右手旋律中的还原E形成小二度碰撞,着意模仿波兰民间玛祖卡传统乐队的音响效果,充满着浓郁的乡土韵味。利底亚调式的应用,在作品Op.6 No.3、Op.68 No.2的开始部分等处也有体现。
  对弗里几亚调式的运用,在玛祖卡舞曲作品Op.7 No.1的中部,有较为明确的体现。左手部分为弗里几亚二级和六级音形成的纯五度,在低音区持续以造成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仿佛波兰民间风笛手的深情演奏,极富民间乡土特色。
  
  三、极富表现力的和声手法
  
  肖邦作为一位在和声色彩探索方面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其有着“半音和声百科全书”之称的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便是其和声风格的鲜明体现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的半音进行不仅在旋律中出现,更多在低声部或中间内声部中呈现。别具风味的和弦、出人意料的离调、逻辑严谨又别出心裁的和声模进等一系列和声手法所造就的极强表现力,使肖邦的玛祖卡获得了高度艺术化发展,成为世界音乐艺术中的精品。
  在和声的离调模进与半音线条设计方面,肖邦玛祖卡舞曲的和声构思远高于民间舞曲,体现出作曲家对民间艺术匠心独运的精雕细琢。以作品Op.67 No.2为例,全曲主调性为g/l、调。开始部分的和声十分简洁,流露出民间舞曲质朴、明快的特点。中部乐段为求得音乐的对比,首先将调性转入g/小调的平行调——降B大调,使音乐一下子明亮起来。在紧接的第二乐旬中,肖邦在和声方面做了较大发展,连续运用了上行四度的离调模进,同一旋律动机以每次降低大二度的方式重复四次,共包含七次属主关系的离调。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模进的最后即第8次模进中,前后两个和弦的音程关系并非上行纯四度,而是增四度音程,由此引出降B大调的重属和弦,使第二段音乐在重属调性得以再现。增四度音程在西方专业音乐写作中,一直被视为“魔鬼音程”,其原因就在于它的高度不协和性。肖邦将此音程引入离调模进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导出音乐主题的重属调性再现,这种手法不仅是对古典音乐和声风格的突破,即便在肖邦所处的时代,其音响效果也是大胆而新颖的。运用半音离调摸进手法的作品,还有作品Op.30 No.4、Op.56 No.2等等。高度的半音化和声及各种表现形式,已成为肖邦玛祖卡舞曲个性音乐语言不可分割的部分。
  
  四、极具特色的曲式结构
  
  肖邦某些玛祖卡舞曲曲式结构极富特色,以至于许多理论家将其归入“边缘曲式”、“特种曲式”之列。总体说来,肖邦玛祖卡舞曲曲式结构方面的特征,可大致从作曲家对民间音乐曲式的借鉴和玛祖卡舞曲的非常规曲式结构两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表现为对简洁、洗练的民间音乐曲式的运用。以作品Op.33 No.2首部为例,该作品为三部曲式结构。从旋律展开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ABA三段式结构,其中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旋律完全相同,仅是开始乐段的属调移位,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准确再现。这种曲式各部分方整的结构和主题的简单移调处理手法,体现出民间玛祖卡舞曲简洁、质朴的特点,也适应了民间舞曲不断反复的要求。此外,这个三段式同时也是整首玛祖卡中较大型曲式(三部曲式结构)的一部分,如此处理也使得乐曲开始不出现更多对比,从而使三部曲式中部的种种变化更为强烈、鲜明。首部三段式的各个乐段虽然以相同旋律分别反复一次,但音乐在强弱对比方面并不相同。这种鲜明的、周期性的力度变化,也增强了民间舞曲活跃生动的色彩。
  肖邦玛祖卡舞曲曲式结构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对常规、典型曲式的边缘化与复杂化处理。以作品Op.41 No.2为例,该乐曲中与首尾两部分形成对比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三段式结构,可图示为:B+C+B,但两端部分却是只有乐段规模的单乐段(A)。从乐曲整体结构看,如果以单乐段这种简单结构开始的首部为标准判断,则全曲曲式接近于三段式;但如果以三段式构成的中间部分为标准判断,全曲则又接近于三部曲式结构。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