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实证研究

作者:马士振 刘嘉伟 刘丽 更新时间:2012-10-16 13:2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内部控制 审计费用 外部治理效应
【职称论文摘要】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公司运营,降低公司风险,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是否也具有治理效应?本文以我国建筑类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外部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一、引言
  安然倒闭、银广夏造假等国内外一系列案件引起了人们对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和思考,内部控制在提高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改善经营绩效中的作用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赵保卿(2005)认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强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而价值增值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梅艳晓(2007)认为,内部控制同公司治理在目的上具有同质性,即获得更大的收益,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获利,而且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对企业的绩效有着深入的影响,是企业绩效形成的过程因素,从绩效的形成机制上促使企业绩效的提高。郑博(2007)认为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目的。他深入分析了内部控制中的全面预算和内部审计两个子系统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林钟高、程慧慧(2007)认为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就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支撑。雷军、娄明娟(2008)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在时间上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在空间上通过组织控制、制度控制的方式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并且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而目前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采取的方式是在公司年报的公司治理部分增加一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说明,很少有公司对格式完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披露外部鉴证机构出具的内控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更是少之又少,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及其信息披露仍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综上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公司内部经营绩效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内部控制是否具有外部审计效应呢,即公司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尤其是审计费用是否具有影响,两者的关系如何呢?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借鉴已有研究结论,可以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运营,提高企业绩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标杆来分配审计资源与审计成本,因此降低了公司风险也就有效降低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收费,故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具有治理效果,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部审计费用越低,由此提出假设
  H: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呈负相关性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关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本文以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为基础,当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时,认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一般,当公司披露了经董事会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时,认为内部控制质量良好,当公司披露了经外部鉴证机构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时,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优秀。本文以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Fee以被解释变量,以内部控制质量QIC为解释变量,同时设计了6个控制变量:控制企业规模的总资产自然对数LnTA,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资产负债率DEBTA、现金流量负债比CASHCD(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动负债)和诉讼SUE,控制企业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控制企业营运能力的资产周转率TURNTA。其中,QIC为虚拟变量,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指标,定义如下:当公司披露了经董事会或外部鉴证机构鉴证的内部控制报告时,取1,否则取0;SUE也为虚拟变量,定义如下:当公司存在诉讼时取1,不存在取0. 基于此,本文建立模型如下:
  LnFee =β0+β1QIC+β2LnTA+β3DEBTA+β4EPS+β5ROE+β6
  CASHCD+β7TURNTA+β8SUE +εi
  其中β0为截距,β1 ,β2……β8为系数,εi为残差。根据模型Ⅰ,本文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检验。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及CSMAR数据库,取2007年至2009年沪市A股建筑类上市公司并按照下列顺序筛选数据:剔除未披露2007年至2009年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以保证能够使用连续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删除财务指标残缺的上市公司数据。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09年间,只有不到一半的上市公司(47.17%)披露了内部控制经公司董事会或外部鉴证机构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这与我国目前规定还存在很大差距,表明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整体偏低,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难以满足外部决策者需要。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外部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性,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初步证明了本文的假设,表明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外部审计效应,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降低公司经营风险,而且还对外部审计成本具有抑制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新审计准则实施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我国得到初步有效运用,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有效识别公司风险水平高低,进而收取相应水平的审计费用,对内部控制质量高、审计风险低的公司收取了较低的审计费用。另外审计费用与公司资产规模(LnTA)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规模越大,业务越多,审计费用越高;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周转率(TURNTA)与审计费用分别在在5%、1%的水平上具有正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公司收益能力、营运能力越强,产生的现金流越大,越能够承受更高的审计费用,来进行更为详细谨慎的检查,从而获得更高水平的审计质量;是否发生诉讼(SUE)与审计费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当年发生了诉讼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风险加大,引起了审计风险水平的提高,进而被审计师要求更多的审计收费来补偿。而其余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DEBTA)、每股收益(EPS)、现金流量负债比(CASHCD)与审计费用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总体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具有外部审计治理效果,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降低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 (三)配对样本T检验 本文以审计费用中位数为区分点,划分高低审计费用组,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与分析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低审计费用组对应的内部控制质量QIC均值为0.5769,高于高审计费用组对应的内部控制质量QIC均值0.3846,两者相差0.1923,且该差异在接近1%(1.3%)的水平下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存在显著负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起到了明显的外部审计效果,降低了审计风险与公司审计成本,审计师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劣,对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进行有目的的分配,较好地运用了风险导向的理念。另外,从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还可以看到,高审计费用组的资产规模大于低审计费用组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此外资产负债率DEBTA、每股收益EPS、权益收益率ROE、资产周转率TURNTA、诉讼SUE均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而现金流量负债比与审计费用无显著关系,这与前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