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贵德”与生命涵养

作者:曾勇 更新时间:2012-10-20 11:3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尊道贵德”;生命意蕴;涵养生命
【职称论文摘要】
摘要:“尊道贵德”是《老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是老子提出的生命准则,同时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世人可以通过体悟“尊道贵德”的生命意蕴,践行其生命精神,并始终秉持“慈”、“俭”以及“不敢为天下先”的生命态势以涵养生命本真,提高生命品质,从而获得幸

“尊道贵德”是《老子》生命哲学的重要论题,也是老子提出的生命准则,同时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诠释“尊道贵德”的生命意蕴,对现实人生,尤其是对世人的生命涵养不无借鉴意义。
  
  一、“尊道贵德”之生命意蕴
  
  “尊道贵德”出自《老子》第五十一八度论文中心(www.8dulw.com)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即言“道”生长万物,“德”繁衍万物,它们养育了万物,使万物得以一定的形态、禀性而存在、成长。“道”与“德”的共同作用,使得万物千姿百态,各有特性。“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重视,并没有谁来强迫,它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这种“尊道贵德”的思想具有深厚的生命意蕴。
  在道家哲学中,“道”是最高范畴,指的是浑然一体的宇宙本体、永恒存在的世界之源及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与法则。在老子看来,作为宇宙本原、价值之基的“道”,生成万物是自然运动使然。既然是自然运动,也就是不妄动,不非为,即“无为”(“无为”并非不为,而是顺应自然而为)。换言之,“无为”是“道”之常,是“道”的基本规定。它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居功自恃,统领、管理万物而不对其强加裁制、干预,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就告诫人们: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应当无为而为,决不能以任意妄为去干涉事物的发展,相反,应做到“唯道是从”。诚如是,人们便是“道法自然”,顺遂其天赋自然之性分,也就是畅达表现内在特具之“德”。
  在道家思想家那里,“德”字与“本性”、“天分”、“本分”意思接近,而非外在的行为规范、他者的强力约束。《说文》所谓“德者,得也”。得什么?得“道”,就是效法“道”而有所得,分得形而上之“大道”的一部分,独立为自个的性分(即“德”),形成有自己特质的个八度论文中心(
www.8dulw.com)体性存在。易言之,“德”就是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道”的本性和特质。可见,“德”内在于生命之中,并且,每一个体殊相的差异,也就在各自不同的“德”。“实际上,人对‘道’之所得(‘德’),便是将肉体感性之生活完全合一于生命中之‘道’,如此,便将人的有限之生活由‘道’的无穷之途径而趋于生命存在的无限,是为‘长生久视’,是为‘死而不亡’。可见,道家认为只有那种有“道”之生活,即表现生命永恒之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二、“尊道贵德”与涵养生命
  
  “尊道贵德”是世间万物共同的生命律则。在中国文化视阈,人不仅是万物之一物,人更是万物之灵。人的生命不仅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属性,人更秉持其特有的灵性,因而她又高于万物。郑晓江教授对此特有见地,他认为人的生命具有三重属性:亲缘性血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精神性超越生命。所谓亲缘性血缘生命,指的是人从父母那里遗传而得的最基本的生理生命,即肉身;“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与社会其他人和组织结成复杂的关系,其生命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此即人际性社会生命;在此二者的基础上,人还必然具有精神性超越生命——她是人之精神世界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所在,人应在生命历程中不断地丰富自我的精神生活,提升自我的知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素养,意识到超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并努力涵养,渐次砺炼。惟其如此,方能获得价值的生成与生命的安顿。而且人之生命的价值,是不能从肉身体现出来的,只有在其人际性社会生命与精神性超越生命中才能显现出人为万物之灵的根本特性。只有在深刻理解这三种属性的基础上,尤其是通过对精神性超越生命的不断涵养,才能逐步提升生命的品质。
  那么,“尊道贵德”何以能涵养生命呢?《太上感应篇》托名太上老君,开篇明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是说,祸福本身并没有门路,都是人们自己的心态与行为方式的不同而招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同人影一样紧随人的一生,没有丝毫之差。其实,这就要求人们应该意识到德福的一致性,即应该意识到“任何人就其行为总和来说,德福一致是常规,德福背离是例外:德福必然大体一致”。老子不仅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还认为人们自己行为的善恶直接与自身生命之夭寿相关联,《太上感应篇》说:“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百日寿命为一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而且善恶功过,不仅仅指人的言论与行为,还包括人头脑中的念头,即如《太上感应篇》言“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由此可见,《太上感应篇》旨在教化世人应当遵从自然规律,从善戒恶,各自恪守本分,顺遂万物秉性,和顺人际关系,弘扬生命之善,其根本精神就是要“尊道贵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医”同源、同理。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内部各脏器经络能否“尊道贵德”,直接影响整个身体的安康否泰。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道:心是人体的主宰,人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肺好像宰相一样,主宰人体气机变化;肝如同果敢坚定的将军一样,一切谋虑都产生于肝;胆是最清虚的脏器,能不偏不倚保持中正,一切决断都产生于胆;心包经犹如心脏的臣使,心的喜乐都由心包透露出来;脾胃好似存放食物的仓库,食物五味对人体的营养作用,都是由脾胃的运化产生出来的;大肠是排除粪便的通道,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在大肠中转变为大便;小肠主管受纳食物,并将其分化为营养与糟粕;肾是人先天之本,肾气充盈则人身体健壮,并可强人脑力,增人智慧;三焦经主管疏通水道;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津液藏于其内,经气化后生成尿而排除。这十二大“官员”必须恪尽职守,彼此协调,相互依存,不可缺位,也不可僭越。心是一身的主宰,必须善于调解,使脏腑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体内脏腑经脉各就其位,恪守本分,其实就八度论文中心((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