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活模式下小学品社教学

作者:梁新丽 更新时间:2014-12-04 15:0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小学;品社教育;生活实际
【职称论文摘要】
在小学品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要求品社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教育教学务实、科学、发展、创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品社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教科书的编写把儿童当作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而对并解决这此问题和烦恼,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努力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1]。
  1、激发主动学生的兴趣
  主动是教学活动的最木质特征,主动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活动是主动的体现,无教学活动的主动,也就没有主动的教学活动,主张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学习观倡导: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主动学习也是学生积极的学习,它不用督促、批评,当然更不要强迫、惩罚。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木特征的表现应是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激情高涨。所以实施有效的小学品德和社会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受外在的压力而被迫的让学生学习。因此活动教学设计注重的激发主动原则,旨在是要求小学品社课的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小学品德和社会课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从而发展开拓认知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质的彰显。激发主动原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力,信任学生的内在主动的强大潜力。陶行知曾提出对学生教学教师必须依据的五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学习的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主动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现实社会里去探寻获得丰富的知识,让学生从封闭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大自然,与大自然为友;解放学生的时间。这五大解放的立足于培养儿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要想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实现这五大解放,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尊重和最大的信任。在进行小学品德和社会课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相信他们的内在强大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自由自在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探求,在大自然中探索新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而不去呆板的亦步亦趋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1)创设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上《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选择离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学校作为重点,通过播放保洁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也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过程是塑造少年儿童心灵和人格的过程。言传身教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在德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少年儿童正确的行为时,还得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道德教育进入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思想渗透,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就是利用现有的教科书联系实际,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爱国情操,强化道德观念。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品社教科书的第三单元《来自社会的关爱》,讲的是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在我们学校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他们提供了什么服务? 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答案: 门卫张大爷一天要锁好几次门,医务室的田大夫半夜为生病的学生打针等。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为校争光。这样,品德与社会也自然的渗透了思想感情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行为渗透,规范动作
  紧扣教材,联系实践,规范学生行为!如在上%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个小游戏,并提醒学生,游戏要有规则,否则无法进行。从而导出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规则,如学校公共场所图书室看书、电影院看电影、交通行路等。教育学生从小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讲究公共道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各项规则可以保证我们的键康和安全,从而进行愉快地学习。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只有从言传身教“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3、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在学完教材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选择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拿出来让学生讨论、思考,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2]。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藤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叶澜.教育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