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情景教学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

作者:张金宵 贾立红 更新时间:2011-05-30 12:2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情境教学 小组学习 有效性
【职称论文摘要】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物理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而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下,教师处于传授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然而学生是接受者的同时也是有头脑,有独立意识的人。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的“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真正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及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1]适宜的情境可以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促进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学习的强化和迁移。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从大量的事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时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更容易接受新概念、新知识。
  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创设物理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导入情境
  物理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动量”概念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学生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站在树下,抬头看见一片树叶落下即将“砸”到头上,一定会满不在乎;而看到远处一块儿石头飞过来,一定会望而生畏地急忙躲开。为什么这两种现象会使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呢?”通过创设这种学生熟悉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经过教师恰当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讨论,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动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利用问题给学生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无疑,这样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2]例如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先请全体同学完成一个动作:两手击掌。然后设置如下问题:①手有什么感觉?②哪个手疼?③这说明了什么?④两只手所受的力分别是谁给的?通过一连串的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和了解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为进一步定量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3.利用实验来创设相应的实验探究情境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简单、易行的实验情境。例如在学习电阻定律时,比较适合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一系列的猜想。他们可能猜测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短、粗细或材料等有关。接下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让学生亲自设计并进行实施探究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科学建立小组,成功进行小组教学
  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实现共同进步的学习过程。[3]为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要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
  1.科学建立小组,做好前期准备
  为实现组内互助,组间公平竞争,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人组成。依据学生的性别比例、才能倾向、能力层次等,进行平均搭配分组,使各小组间形成大体平衡、势均力敌的小组联合体。最后小组自己确认或由老师委派的方式选派小组长。
  2.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讨论的平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核心,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一定深度,广度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滑动摩擦力》时,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②总结增大和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就比较适合小组教学。
  3.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通过组内学生的讨论、协调等活动,对所探究问题达成共同意见和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参与进来,适时地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以便更好地掌握小组讨论的进程。
  4.展示成果,教师评价
  各组派代表把本小组的研讨成果呈现给全班,其他小组可补充或辩论。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适时的评价。
  5.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够系统,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总之,我认为情境教学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合理利用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6: 91
  [2] 王慧, 中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0: 403
  [3] 阎金铎, 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8, 2: 59
  作者简介:
  张金宵,职务职称:教师 中教二级。
  贾立红,职务职称:教师 中教二级。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