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野下的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分析(2)

作者:胡锐 更新时间:2018-03-26 15:2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需求侧
【职称论文摘要】
(三)实现高校继续教育与企业的协作融合,提高有效供给的认知力 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来讲,主动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各方在继续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是保障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的重要条件。继续

  (三)实现高校继续教育与企业的协作融合,提高有效供给的认知力
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来讲,主动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各方在继续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是保障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的重要条件。继续教育,其规律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继续教育应进一步完善以就业导向、专业化为基础的现代继续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把握好职业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对接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积极推进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理论创新,夯实继续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基础设施。真正实现继续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的有效对接。
继续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企业应当在继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等相关组织也可以成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办学主体,与继续教育形成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双主体,直接参与职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全过程。继续教育应积极促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式多样化,推进市场化运作。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供给流程中,继续教育和相关利益主体,通过政策扶持、制度约束、战略协作和模式创新,架构起职责分工明晰、合作与博弈并存的机制框架,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
(四)细化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和专业类型,提升有效供给的筹划力
“任何一门学科(或较大的学科群)都必须以学术要求与社会实践的某种特殊的、不断变化的融合为基础。这些要求和实践相互支撑,然后又得到该学科或门类的制度化再生产的不断增强。”在职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需要通过推行学科优化和专业细化逐步实现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规划,应当在理论研究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互动进程中科学建构,不断提升自我理性的运筹能力、整体规划和设计水平。继续教育在教学专业类型和结构的合理优化和效能提升方而应始终围绕需求侧的专业、技术和岗位的发展变化,强化教学资源多样性和实现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增强教学专业的规模化、系统性设计,同时还应认真研究继续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而掌握的广度与深度。继续教育还可以与社会相关利益主體以及需求方共同规划教育培养具体方向、协作制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合作开发相关教材。继续教育应重视职业人才培养的科学统筹和系统规划,提升供给侧的筹划力。
(五)转变教育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调整专业设置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性的一步。我国当前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最紧缺的是技术型、技能型一线人才,围绕这一需求合理设置高校专业是转型的必由之路。
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需要结合具体产业需求,特别是要立足社会需要,实现校企联合办学。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很好地体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六)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继续教育最为重要的供给是培养更多适应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继续教育应当融合“互联网+”思维、贯通思维、创新思维,不断转变思路、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区、行业、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
融合“互联网+”思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互联网+”交通催生了滴滴打车;“互联网+”金融成就了支付宝……“互联网+”拓宽了市场,开发了民众需求。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内涵“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能够及时捕捉、应对时代的变化与挑战。
优化结构,促进专业设置多样化。专业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基础。继续教育应当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以“互联网+”的新思路,从办学理念、资源运用着眼,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的逐渐开展、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深化,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与专业设置的多样化。第一,淘汰落后专业,及时停办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与民众需求的“僵尸”专业。第二,整合传统专业,注重设置跨领域的复合类专业,以适应“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经济新常态。第三,培育优势专业,对能够促进产业技术革新、促进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专业、重点项目给子大力支持。
完善体系,促进课程类别多样化。继续教育学生的来源包括普高生、三校生、自主招生等。学生来源的多样性造成知识基础的不均衡,需要课程类别的多样化子以应对。一方面,通识教育是继续教育学生道德提升、职业发展“地基”。按照现代继续教育关注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当涉及科学、人文、技术等方面;通识教育的实践应当关注仪式教育、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另一方面,根据继续教育学生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继续教育应当深入研究分级分类教学、增加高质量选修课、不断开发“订单”模式下的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大数据时代有利于指导继续教育的实践方向、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决策的科学依据、还有利于拓展新的继续教育评价思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继续教育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大数据下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只要敢于正视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勇往直前,才能开启大数据时代下中国教育梦想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武长河.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与经济增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2]谢健.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中的权力关系与原则审视[J].高等理科教育,2015(2).
[3]章晓英,朱秋白.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供给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4]李江,关立新.高校继续教育供给: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