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增长之道(2)

作者:杨文静 更新时间:2010-11-08 08:3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节约;资源节约;经济增长;消费
【职称论文摘要】
三、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消费节约悖论 任何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该社会的消费需要。没有消费领域的节约,生产过程的节约就没有了动力和目的。相对于我国现有基础上的资源利用效率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


  
  三、“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消费“节约悖论”
  
  任何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该社会的消费需要。没有消费领域的节约,生产过程的节约就没有了动力和目的。相对于我国现有基础上的资源利用效率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远高于我国,但他们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却是我国或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且我国资源消耗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消费需要。所以从长期看,消费领域的节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节约,是资源节约的最终出路。
  但是,如果这种消费领域的“资源节约”变成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节约”的话,就会阻碍经济增长,进而阻碍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最终使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为空谈。因为,根据“节约悖论”,如果人们都在消费过程中少花钱或厉行节约,那么这种无数个人理性行为的结合将会产生极端的社会无理性结果,即会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最终使所有个人都变得更加贫困,而贫困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最大阻力嘲。因此,“资源节约型”社会或可持续发展中的“消费节约”,只是要求人们尽管减少自然资源型产品的消耗,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少花钱”或“少消费”。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更是促进生产扩张和进步的手段。追求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动力。也就是说,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福利的持续改善,必须建立在消费支出的持续增长基础上。一个缺乏消费支出支撑的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没有保证的。于是也就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或“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消费中的一个矛盾,要节约资源就必须少消费,而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多消费,而这两者又都是它们的目标。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消费重心转变是破解资源节约与
  经济增长矛盾的根本出路
  
  既要取得经济的不断增长,又要做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并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并破解“消费悖论”,为此就需要找到这么一种生产方式,其生产的产品有无限的社会需求,或者说符合人类社会不断改进福利的欲望,同时又不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
  这种产品及其生产方式是存在的,也就是以精神文化产品为重心的生产方式。为此必须改变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以物质享受的不断增长为追求目标的社会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向以精神文化等非物质产品消费为重心的社会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等。只有这样,才可能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满足人类社会不断改进福利的需求;才可能既保证消费支出总量的不断增加,又能促成物质消费所占比例及其总量的不断减少。
  将生产与消费的重点,逐渐由物质转向精神文化领域,也是马克思理想社会的目标。马克思说:“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在今天,这样的条件已经具备。如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力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用较少的社会总劳动就能够满足各种基本需要,同时工作日和劳动时间也明显缩短,因此人类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从事各种满足发展和享受所需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从最终目的看,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并不断取得更大的幸福。人的消费需要分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要达到最大幸福的目标,两个方面的消费就必须做到和谐统一,否则,就会损害一定资源消耗基础上的福利水平。然而历史证明,人类在这方面还远未成熟,两个方面的消费不仅总是失衡,而且调整也总是矫枉过正,即不是在物质上追求过度,就是在精神领域追求过度,最终都导致社会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被不断地抛弃。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人的物质欲望不仅被释放,而且还不断地被加强。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前所未有的社会忧患:人与自然关系的空前紧张、人类自身的持续生存问题、南北差距及社会内部差距不断扩大等等。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尽管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达到了远远超出满足人类基本物质所需的“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但资本主义却仍然让“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以“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这种以破坏生存摇篮和发展基础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物质产品欲望的做法,说明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已经驾驭不了自身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到了对其进行彻底改革的时候了。这次改革,人类将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不再矫枉过正,而是做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类社会内部及其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达到自己的最大幸福。
  当然,满足人的精神与物质两种需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不是要抵制人在物质生活上的合理需要及其不断改善的愿望。但在许多方面,如食物、衣着等的消费或占有上,人类社会又确实需求过度。这种过度,不仅没有给人类带来相应的福利,反而成为降低福利的罪魁祸首,过多的物质消费产生了日益增加的“负边际效用”。如食物摄入过多、空调汽车过度使用等带来的身心疾病、能源消耗、环境恶化等。当前相当部分国家的物质消费已经超出边际效用为正的界限,因此减少部分物质消费反而会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显然,改革不合理的国际制度,缩小南北差距和各社会内部分配差距,做到财富的公平分配,是实现物质消费节制的重要条件。
  在合理节制物质消费的同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使人们的福利水平不断提高,还同时需要精神文化等非物质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增长。相对于物质产品来说,精神文化等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特点,决定了它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相统一的,如戏剧表演等。也就是说,它们生产过程的迂回程度更短,生产与消费的联系更紧密(由此产生的总供求联系和比例结构关系也更紧密,更不会出现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失衡,经济的运行将更稳定)。由于满足较高消费层(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