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景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探索

作者:张晓东 张晓路 更新时间:2013-04-08 23: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村;袁家界村
【职称论文摘要】
我国在生态旅游景区范围内分布有众多的村庄,这些村庄往往存在着村民生活居住条件较差以及与生态环境不和谐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张家界市袁家界生态文明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袁家界村是张家界市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在生态文明村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引导村民整体搬迁至山下的新型社区居住,原有山上旧村落规划建设生态景区。袁家界村民搬迁和生态景区建设,不仅是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景区的必然要求,更是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实践创新与先行探索。袁家界

      近些年来,我国景区范围内原住民居住点存在的“乱”、“脏”、“杂”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众多景区的普遍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张家界市袁家界生态文明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袁家界村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西北部,隶属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管辖,是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核心。袁家界村辖上、中、下坪三个村民小组,162户,常住人口487人,土地总面积8.16平方千米,居民住房面积约5.1万平方米。2010年,张家界市被列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袁家界村被列入湖南“3521”旅游创建工程中全省200个旅游名村之一。张家界市委决定,将袁家界村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突破口,并结合武陵源世界遗产地核心景区实施第三次搬迁计划,实施袁家界村现居住村民迁出景区,压缩提质村民现有房屋及设施,实现村民山下居住、生活,山上山下就业,景村和谐发展的建设思路,大力建设袁家界旅游生态文明村。为此,袁家界村在旧村阳光搬迁、村落提升改造、就业富民、惠民保障和挖掘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并在保障村民利益、再现自然生态景观、先行先试和为美丽中国添亮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生态文明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1 袁家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实践
  袁家界村在生态文明村建设方面,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着重解决了村民的安居乐业、社会保障以及景区美化和生态资源保护等核心问题。
  1.1 实行旧村阳光搬迁
  按照袁家界村民全部山下居住、山上山下综合就业的建设思路,根据相关规划,将现有5万平方米房屋面积压缩到2.7万平方米,并通过民主的方式,实行阳光搬迁。一是明晰村民房屋产权。制定村民房屋的产权、面积确定到个人或家庭的方案,明晰村民房屋产权及宅基地权属,此方案必须得到拆迁户全体认可。二是制定村民参与的拆迁补偿方案。对拆迁房屋的经济补偿,拿出折价入股和现金补偿等多种方案,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并制定相应的方案供全体村民商议、表决。三是制定阳光化的山下新村搬迁安置方案。按照“民权、民定、民享”原则,采用“公平、公正、公开”方式,并在土地、房屋确权、评估折价入股以及新村建设方案和新村房屋分配等环节,让每个村民都参与到方案的制订中。
  1.2 原有村落景观化改造
  袁家界村搬迁后留下的原有村落进行景观化改造,按照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和要求,高水准制定袁家界村景观化设计方案,全面提升袁家界村景区环境、综合服务和配套设施标准等。特别是注重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引进世界级服务设施和世界级管理模式,融入民族文化内涵,打造高品级旅游度假设施,促进袁家界景区从粗放型向精品型发展的提升和转变,实现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产品品质与世界级资源相匹配的目标。
  1.3 拓展就业富民渠道
  袁家界村以村民“搬得出、留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为原则,进一步拓展村民的就业富民渠道。一是壮大集体经济。以村级集体资产为基础,将山上重建提升的景区房屋、山下搬迁重建的新建小区住房,通过折价入股等形式,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股份制的袁家界村旅游发展总公司,开展旅游投资、物业出租(山上房屋改造后)、旅游服务、物业管理(山上、山下的物业管理服务)等经营活动。二是提供就业培训。提升村民职业技能,提高村民就业竞争力和在市场中寻找商机的能力。三是创业增收。引导和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创办与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创意产业等相关的新型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
  1.4 实施惠民保障工程
  袁家界村以搬迁安置为契机,实施“村转居”工程,实现农民身份统一向市民转变,建立实施以“社会保障托底、集体福利普惠村民、老弱病残享受优待”等惠民政策,全力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和完善集体福利制度。同时,在景区内规划建设高标准村民之家,包括村办公用房、村史展示室及会议室、图书室、卫生服务中心等。在山下新村配置“三站三室一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一站式”服务的社区公共服务站等,构建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5 挖掘充实文化资源
  袁家界村开展了传统文化学习、职业培训、教育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挖掘充实了民俗文化资源,展现出生态文明村的文化风貌。一是建立土家族传统技艺培训基地。依托山上中坪民俗文化村,还原和重现土家族传统技艺和文化,使其不仅成为游人的观光乐园,也成为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的培训基地。二是建设新村文化设施。山下新村以建成具有土家族民族风格和文化的土家第一寨为目标,并配置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展览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三是建立各类群众文化社团。建立土家族文化研究会、歌舞队、棋牌队、骑游队等各种文化社团,使土家第一寨也成为研究、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示范基地。四是大力倡导文化新风尚。定期开展具有人文文化色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以土家族民族歌舞为基础,编排出适合村民日常歌舞锻炼、游人易于学习参与,类似藏族“锅庄”的广场歌舞活动,展示民俗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深化游人旅游记忆,提高旅游品位。

   

  2 袁家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袁家界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生态移民软搬迁,充分保障村民利益
  袁家界村依托武陵源核心景区,实施的“山下居住,山上旅游,互动发展”的建设方式,实现了生态移民的软搬迁,充分体现了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表达了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及在建立和完善村级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完善村民民主议事会制度和议事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现了生态移民软搬迁。全村3个村民小组125户开设了家庭旅游、参观点和旅游商店,旅游住宿床位达到2510张。2011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9万元,其中旅游纯收入3.5万元,占人均年收入的90%。2011年,借势世界经典《阿凡达》,袁家界村快速推出“潘多拉很远,张家界很近”的宣传口号,使袁家界村成为张家界较为火暴的旅游景区。旅游成为袁家界村的支柱产业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保障了村民的经济利益。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