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规制的历史\制度演进及改进方向(2)

作者:江珂 更新时间:2010-09-15 09:5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环境规制;命令与控制;经济激励;信息
【职称论文摘要】
2.自愿协议指企业承诺自愿达到比法律或政策要求水平更高的环境绩效。1964年日本第一个实施自愿协议,欧盟成员国也相继开始采用自愿环境协议,我国的自愿环境协议在2003年4月开始起步。山东省政府与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2.自愿协议指企业承诺自愿达到比法律或政策要求水平更高的环境绩效。1964年日本第一个实施自愿协议,欧盟成员国也相继开始采用自愿环境协议,我国的自愿环境协议在2003年4月开始起步。山东省政府与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我国第一份自愿性环境协议,两企业承诺3年内节能100万吨标准煤,比原来设定的目标多节约标煤14.5万吨。③
  3.环境认证是对公司的管理程序和管理结构进行认证,而不是对环境标准或环境表现的认证。目前主要的环境认证有ISO14000和EMAS等。1999年我国开展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活动,吸引了大批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参与,目前有ISO14000国家示范区28个。在产品认证方面,我国高度重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1995年我国环境标志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发展,环境标志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制定了56项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开展认证的产品种类达56个大类。
  4.环境听证制度于2004年开始在我国实施。2002年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规划或建设项目,应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意见。2004年7月1日施行的《环保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以法规的形式保证公民参与到环境政策制订的过程。2006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和组织形式等内容。④
  
  三、中国环境规制制度改进的方向
  
  (一)关于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选择
  虽然目前命令与控制政策能够较快地控制污染排放,但缺乏效率且不利于技术创新,利用市场机制的政策虽然具有灵活、成本节约和激励性等特点,但总体上还是具有末端治理和较高的实施成本等缺点,而且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公众参与。因此,具有较低的实施成本,能充分调动公众、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以信息手段和公众参与为特色的政策制度将成为环境规制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在环境规制中主要运用命令与控制政策,而且环境规制标准偏低,部分政策缺乏成本有效性甚至可行性,经济激励政策和信息披露政策在我国应用范围有限。环境规制政策具有多维特征,仅比较各类政策工具某一方面的特征,无法为政策选择提供正确的建议。从世界各国环境规制实践来看,环境规制政策通常是由针对不同环境问题设计的规制政策组成的体系。我国应提高环境规制的成本有效性,扩大经济激励政策和信息披露政策的应用范围,实现各类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政府应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环保利益集团发展、消除制度障碍并为政策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二)环境规制中要引进成本—收益分析制度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旨在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选择质量的工具,其目的是对规制可能导致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估算,以收益超过成本及社会净福利最大化作为衡量和评价规制绩效的标准。美国较早地引入了该评估制度,1981年里根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规制机构对准备实施的政策进行规制影响分析。1993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行政命令进一步构建了这一制度的框架。⑤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环境统计资料的完善,实行成本—收益分析制度已初具一定条件,应及早引入规制影响分析制度。通过对我国拟实施和已生效的环境规制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可全面衡量规制政策对包括就业、经济增长、环境和生产效率等的总影响,将规制政策建立在科学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和水平。
  (三)环境规制政策要与科技创新政策整合
  加强环境规制要获得环境状况改善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双重收益,就必须在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之间架起连接的桥梁。环境规制要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方向的重大转变,即科技创新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要促进环保,即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目前我国规制与科技创新政策的整合性仍然很低,急需加强。⑥
  
  注释:
  ①刘研华.中国环境规制改革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②李红利.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难题及对策机制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③生延超.环境规制的制度创新:自愿性环境协议[J].华东经济管理, 2008, (10):27-30.
  ④郭朝先.我国环境管制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 2007,(27):40-45.
  ⑤赵红.美国环境规制的影响分析与借鉴[J].经济纵横, 2006,(1):55-57.
  ⑥金碚.资源与增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279-306.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