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新城规划城市设计体系探索

作者:吕明 更新时间:2015-01-09 19: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梅州;江南新城;设计体系,中轴线设计
【职称论文摘要】
文章主要结合梅州市江南新城规划城市设计实例,主要详细阐述了客家地区新城发展概念规划设计的思路,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提出了该地区新城规划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梅州市江南新城规划城市设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城市设计方法促进新城在空间上形成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产业一体化、城镇快速化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化浪潮。各城市为了在这一浪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更高的职能分工,不约而同的将新城开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突破点,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为促进省内区域均衡发展,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珠三角以外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与梅州相关的包括 《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等,从资金、项目、用地等方面均给予梅州一定的倾斜和扶持。近年来,整个潮汕地区的发展对于推动粤东地区发展,促进广东省区域均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梅州通过与潮汕地区的紧密合作,对于带动整个粤东北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梅州江南新城规划设计为例,论述了江南新城规划城市设计体系的构建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1 项目概况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梅州江南新城位于梅州中心城区南部,规划范围为26.94平方公里。规划除上述范围外,还将北部包括芹洋半岛及金山片低丘缓坡地纳入研究范围,总用地面积约32.29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772公顷,占规划总用地面积66%。总建设量约2200万平方米,其中安置区建设量约20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约18万人。
  2 新城发展概念规划
  2.1 空间发展战略
  江南新城位于大梅州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轴、产业发展轴和城市功能中轴线”交汇之处,是畲江工业新城、雁洋核心区与梅州中心城区联系的契合点。根据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中,江南新城是“城市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双核”之一的 “城市现代服务中心”,“七个中心”中的“长沙组团”和“泮坑文化旅游休闲区”两个中心,六园中的“泮坑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园”,是未来梅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发展目标
  江南新城是梅州城区扩容提质的龙头项目。2011年,梅州市政府以“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为目标,拉开了江南新城建设的序幕。目前,江南新城定位为“新型城镇化创新区、生态适宜型产业集聚区、世界客都展示区”。其城市设计由此展开。规划充分利用城区南拓的机遇,以生态文明与城市运营为理念,涵纳休闲旅游、综合服务、文化创意、教育科研等功能。
  3 新城规划原则
  (1)传承创新的原则。传承客家文化与建筑风格,合理开发利用传统建筑,同时结合时代元素积极融入创新,建设世界客都展示区。
  (2)务实科学的原则。围绕“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产业是城市的支撑、水系是城市的血脉、生态是城市的衣裳、功能是城市的命脉”等六要素进行科学规划。
  (3)超前规划的原则。高标准公共服务配套、高效交通系统构建、高质量生活环境营造,建设集约、高效、生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创新区。
  4 客家地区新城规划设计体系构建要点
  4.1注重城市文化与空间尺度
  梅州江南新城规划范围内有多处的历史建筑,但是普遍分散,想立足成片保留、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带动新区文化发展有相当难度。而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下,新城肩负着筹集资金、反哺老城的历史使命。因此,城市设计借助城市门户地位,提出三条文化空间发展策略,其一,聚落再现。提供发展文化旅游的载体,在保存现有传统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家体验、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养生文化旅游。其二,注重场地因素与建筑细部。新城承载旧城人口的疏解,城市建设多,且江南新城毗邻两大城市交通枢纽设施(梅县机场、梅州火车站),远期可能形成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量大,考虑新建的公共建筑,在建筑细部的设计上结合地方建筑特色,将快速有效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其三,突出城市公共设施、街旁景观植物配置对当地材料的利用,传承古城文脉。
  (1)宏观层面——聚落再现
  空间特色上,新城应继承旧城空间格局,且形成新的特色。新城利用现状水塘广布的特点构造水乡特色,形成由水、路相间的方格网形道路系统与水网系统组成的新城街坊。
  由于新区开发,传统的聚落将面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小区形式出现现代聚落。但千人一面的风格形成的现代聚落难以体现当地固有的文化风情。在新城建设中,适当考虑对传统聚落的再现,城市新面貌与文化融合。(此处不用新开一段)梅州市的传统群落具有三大特点:其一,顺应自然山水地势;其二:以祠堂、风水塘为村落公共活动核心场所,其三,具有融合山水环境的街巷空间。充分借鉴和应用客家传统聚落环境的空间形态,保留原有肌理与尺度,形成新旧文化的聚集地,力求营造富有文化传承和新场所功能的地缘空间形态。
  (2)中观层面——注重场地因素、建筑细部
  规划设计应尊重场地自然环境。在场地设计中,做到以下三点,有利于新城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其一,对地区内水体空间及其他自然要素进行抽象提炼,分析水体空间的形态、功能、格局等特点;其二,以保护为前提,确定场地的景观格局与特色;其三,分析滨水地段的原有肌理,如建筑布局方式、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在具体设计中应有所延续。
  规划设计应注重传承与创新。客家建筑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空间布局上以围龙屋的布局形式为主,即中部堂屋,两侧横屋,后部围龙的结构形式(见图1),室外空间呈“半月塘——禾坪——天井——化胎——风水林”的序列(见图2);其二,是在建筑上以具有四大立面元素,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特征的水木山墙、白墙灰瓦、凹式大门、青砖勒脚。利用这些立面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手法结合,引导新建公共建筑设计。特别是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会展综合体这三大公共建筑。其目的就是公共建筑打造为具有客家特色地标典范。

       (3)微观层面——街旁景观植物配置、城市公共设施
  街道空间上布置地景草坪、景观水道、光柱等景观小品,融入客家历史人文的介绍。使人行走其中,犹如在时光中穿梭。将梅州的、客家的标识,如独有的灯笼造型灯饰,融入到街旁景观以及城市公共设施中,形成一个系列的景观小品,打造新城环境品牌效应。注重街旁景观植物配置、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有利于塑造整体和谐的感觉,刻画出本地区的传统特色。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