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素养角度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孙学喜 更新时间:2018-03-16 15:2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职称论文摘要】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最重要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目的是提高学生用数学视角看待世界、思考世界、表达世界的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准探究数学教材内容的本质、学生的学习规律及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从而为学生营造出最佳的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深入思考、与人交流,从而在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把握数学课程的本质,并且能推动自身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最终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就从核心素养角度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高中生的数据分析、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其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该能力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的,彰显出持久性、整体性及综合性等特点.核心素养和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密切相关,在学生了解数学本质及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尚没有掌握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难以高质量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从核心素养角度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生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与条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态探究数学知识、自主思考数学本质的话,才能更加深入地分析数学问题,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最终促使自身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依然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甚至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读PPT上的内容,没有一点思想性.而这种乏味、枯燥的数学定理、概念与公式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新课改理念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为学生营造出可激起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情境,借助恰当的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吸引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借助“算一算、想一想、猜一猜”,设置悬念的形式营造出积极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真切感知到数学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及可亲近性.并且,数学教师应大胆创新传统的数学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得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重要性有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使得学生更好地接受教材知识内容,并逐渐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数学教师可借助计算机音频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到课堂上来,使得他们对多媒体设备的全新展示形式方面的兴趣自然转移到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索上来.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高一上册“空间几何体”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事先在生活中搜集大量优美的景观,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欣赏优美景观的过程中直观感知各种类型的几何体,然后借助演示动画的形式使得学生对各种几何体有更形象的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用多媒体展示空间几何体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在恰当的时机将空间几何体相关的概念、定义及计算公式等穿插进去,最终利用例题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材内容.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才能推动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模型,并自然将数学素养转变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接受现成的知识,而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而当前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的竞争,其实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评价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准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及真正职责,不能剥夺学生的探究与思考权利.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都能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与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高二上册“圆锥曲线与方程”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变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都会感觉到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大难度,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其注意事项与处理方法大致相同,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基本都是对坐标点进行假设,然后从圆锥曲线与直线对应的方程入手,通过圆锥曲线与直线方程构建出的方程组获得答案.要想让高中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该类题型的解答模式,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借助圆锥曲线与直线常考题型的系统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与能力.并且,教师应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条件,使得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答题目,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对比教师的指导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思路有什么区别.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管学生对数学定义、概念等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多深,如果他们不能灵活运用的话,都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而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自主思考能力的训练,很容易就可提高学生自身的独立总结归纳、主动猜想、独立实验、自主观察等数学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借助一系列思考活动牢固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从而将这些知识逐渐转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总结与反思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的归纳与总结是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形式与有效途径,更是延伸教学内容的关键措施.在总结与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及时察觉到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没有真正理解的知识点,可系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习题,并逐渐增强自身的概括与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快速发展.在交流与谈论数学知识的活动中,教师通常只关注问题的结论,而在获得正确结论之后,一般情况下教师就会中断讨论与交流活动,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获得这一结论的过程的了解,像采用什么假设获得问题结论的、是如何证实结论正确性的、认知发展规律什么、是否会引发新问题等.假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长期片面重视结论的话,就会使得学生出现思维定式,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只能借助经验分析问题,而不会主动总结与反思,更不会进一步提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逐渐养成新的认知模式.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高二上册“直线与方程”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在结束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几种直線方程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需要怎样应用与选择方程式、怎样掌握这一类问题等,使得学生可在最佳时间总结学习过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归纳知识的活动中更加明确了解各种表示直线方程式方法之间的相同点、差异性及注意事项.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显著提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掌握及数学能力的优化.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