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视角下的网络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策略(2)

作者:许洁 邵萍 殷梦羚 更新时间:2015-04-16 14:3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信任 学术交流 学术期刊
【职称论文摘要】
另一位心理学家卢曼[8-9]将信任分为人格信任(personal trust)和系统信任(institutional trust)。人格信任是建立在个体经验和观察基础上的,但社会的复杂性常常超出个人经验和观察能够判断的程度,于是产生了系


  另一位心理学家卢曼[8-9]将信任分为“人格信任”(personal trust)和“系统信任”(institutional trust)。人格信任是建立在个体经验和观察基础上的,但社会的复杂性常常超出个人经验和观察能够判断的程度,于是产生了系统信任。所谓系统信任就是多数人的个体信任被制度化成为社会信任的结果。研究发现,经验丰富的年长研究人员倾向于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判断学术信息的可信度与权威性;而经验不足、资历尚浅的年轻研究人员在判断学术信息质量时更加依赖影响因子、期刊排名等“系统性指标”[10]。
  与卢曼的理论相似,明斯基[11]认为信任的产生有两种来源:一是基于熟悉的信任(familiarity-based trust),二是基于规则的信任(regularity-based trust)。前者是基于个人对实体的熟悉性,或者基于个人直接或间接熟悉的另一个人的推荐,甚至是基于对实体一般声誉的测量;后者基于对实体所属阶级、社群的认识,其中显示了某种规则,这个阶级或社群中所有成员的行为都符合这种规则。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网络信任的产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信任”,即施信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情感、经验和能力等内在因素对受信方的特征进行判断和辨别,进而产生信任。二是“间接信任”,即施信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不能对受信方特征作出判断,无法直接建立信任,必须通过一定的中介或第三方才能产生信任(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信任的产生
  2.2 网络交流中影响信任产生的因素
  根据前文分析,网络信任的产生有两种方式: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直接信任的产生与受信方特性和施信者个人因素有关。以网络交流而言,受信方(信息)的特性包括内容、来源、渠道和形式,内容真实、来源可靠、渠道权威和形式规范的信息通常更容易获得信任。施信者个人的内在倾向性,包括情感、认识、经验和能力也会影响其对受信方特征的判断,进而影响信任的建立。间接信任的产生需要信任中介的传导,而网络交流中的信任中介通常有制度中介、系统中介和机构中介三种。制度中介是指网络信息交流情境中各方认可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比如学术出版中的同行评审制度;机构中介是指促成信任关系建立的组织,如开放获取环境下的机构仓储;而系统中介则是指信任发生的场域,能够将制度和机构包含在内,比如学术交流中的正式系统和非正式系统(如图2所示)。在网络学术信息交流中,如果研究者对所在领域非常熟悉,了解甚至认识科技文献的作者,能够从论文的方法、数据和论证来判断其学术价值,则可以直接建立信任。如果研究者无法对学术信息可信度做出判断,则需要依靠信任中介来实施信任,比如辨别论文是否发表在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期刊上、作者所在机构是否是本领域权威、论文是否正式发表等。
  图2 网络交流中信任的影响因素
  3 网络环境下提升学术期刊质量的策略
  根据前文分析,网络交流中信任的建立会受到受信方特性、施信者个人因素和信任中介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 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学术规范建设,提升学术信息质量
  学术规范按其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关形式;另一类与内容有关。前者主要指形式上的约定和规范,比如引文注释的规范,引证别人的学术观点要加以说明的规范,申明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的规范等[12]。至于后者,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自然科学要求论述真实客观、数据完整、结论可反复验证等,简单来说,就是用论文中描述的方法实施研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而人文社会科学,谈得比较多的是坚持正确理论导向的同时维护学术观点的差异性,坚持正确的学术批评等。遵循共同的学术规范,能够降低信任成本,促进科学交流,也只有遵循共同的学术规范,才可能实现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国际上,学术的内容规范与形式规范一直是学术界十分重视的问题。以学术写作规范为例,当今全球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可两个学术写作指南:《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和《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册》。一篇论文,如果没有按照指南规定的规范写作、标注和引用,将不会被学术期刊和出版社认可,更不会被传播、使用。原因在于,不遵循学术写作规范的文献信息至少在形式上没有表现出可信性,不能被研究人员信任。
  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其内容组织方式和展现形式受到很大影响[13]。一方面,分屏显示、全文检索、内容超链接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冲击了学术形式规范的权威性,如传统媒介环境下规定的字体、字号、段落等在不同的阅读终端出现了不同的显示形式,影响了研究人员对学术信息形式规范的判断和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中可以用超链接等方式对内容进行交叉引用,对支撑论文的数据、图表、实验步骤进行关联,为读者验证内容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手段。
  从学术期刊角度看,要提升网络学术交流质量,促进学术交流中信任的建立,当务之急是推进网络学术规范建设。为此,需认真研究并严格执行被国际认可的网络学术规范,并建立适应于中文论文的规范;要求作者根据规范改进论文形式,并在提交论文的同时提交支撑论文结论的数据、图表及相关附件材料,并将上述内容与被出版的正文建立链接。这样一来,读者可以通过链接打开原始数据并对论文观点、结论进行验证,从而增加其对论文的信任。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BMC)和中国华大基因研究中心(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 BGI)合作创办的生命科学开放存取期刊《基格科学》(GigaScience)要求所有投稿必须同时提交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支持数据,并同意数据随论文一起开放存取。通过同行评审的论文将被BMC开放存取出版;同时,相关数据将被存储在名为GigaDB的开放数据库中,通过论文链接供读者查阅和重复使用。尽管创刊时间不长,但《基格科学》通过开放数据等措施,提高了期刊质量,提升了影响力。

       3.2 利用网络条件,增强著者与读者间沟通
  信任不仅是施信者根据其认识、经验、能力对受信方可信程度做出的理性判断,还受施信者情感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将信任建立的情感基础称为“亲密关系”[14]。这种关系建立在信任双方真诚沟通、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在长期沟通中施信者发现受信方也表现出信任自己的言行,即产生了双向信任,那么施信者对受信方的认知程度和信任程度都会加深,这有助于“亲密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旦作为信任平台的“亲密关系”产生了,长期、稳定、无条件和绝对的信任就可能随之产生。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