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与信息环境的双向建构(2)

作者:曹昱 更新时间:2012-09-15 18:0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政治参与;文化符号;信息环境;信息平衡
【职称论文摘要】
二、网络政治参与拓展信息环境空间 信息生产的概念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对社会系统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这一历史观点。信息不仅作为构成传统生产力因素的传递性要素或者说中介性要素,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产品,如作


  二、网络政治参与拓展信息环境空间
  信息生产的概念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对社会系统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这一历史观点。信息不仅作为构成传统生产力因素的传递性要素或者说中介性要素,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产品,如作为被打上品牌的文化之物直接进入整个生产链条。一个社会的信息流交换以及信息传播越便利,就越需要积极的政治交流,以增强社会集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迅速有效的决策,从而为之后的信息生产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信息环境在为信息生产提供外在条件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生产的结果。这打破了传统生产主体和生产对象的二元关系。网络政治参与既是建立在生产组织、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的总体结构之上的新政治模式,也是信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信息生产的关键在于信息处理。以文化为基础,信息处理实质上是对现存知识,即由科学与社会实践证实并经过整理的符号信息的操作。“如果信息处理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的符号容量本身(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与其发展过程紧密联系。换句话说,从结构角度决定的处理信息和形成知识的劳动能力日益成为生产力的物质源泉,继而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源泉。”[7]信息生产的原材料本身就是信息。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信息生产的一种形式,其参与主体成为信息生产者,而网络媒介则成为了生产工具。在信息生产的意义上,网络政治参与将被引申为一种围绕政治话题而展开由网民主动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再输出的信息生产活动。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符号性的劳动需要信息处理能力在不断的交流中实现。传播交流“建立在信息之上、以讯息为中心的过程”[8],意味着“时间在信息化过程(informationalization)中被压缩”的同时实现了对现有空间的超越。围绕信息处理的许多相关理论,如讯息产生理论和讯息接受理论最终都需要到参与理论那里才可能得到验证,只有通过“参与”才可能通过改变现实空间结构实现交流的功能。
  信息的全球化暗示了对现实时空的超越,其“典型特征是战略决策性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工作的弹性化与不稳定化、劳动的个体化、由一种无处不在的纵横交错的变化多端的媒体系统所构筑的虚拟现实的文化,以及通过形成一种由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和占支配地位的精英所表达出来的流动的空间和无时间的时间,而造成的生活、时间和空间的物质基础的转变”[9]。依托于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中的信息生产而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信息环境空间,政治参与主体“可以非常方便地交换信息,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凭借把持的网络彼此有效连接。他好像敬畏网络决策的作用:在‘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利用熊彼特的术语)的浪潮中,网络决策急剧地改变了世事”[10]。正是由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了的网民所带来的决策力量在破坏中不断建构并拓展了网络信息空间。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通过网络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各种活动,基于“个人及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无意地反对、支持、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些特征的一切行动(或不行动)”以及“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11]。这些活动以影响决策为目标,包含着“控制”和“改变”,即通过把握发展方向,实现调整策略,从而改变社会空间结构。这种信息“控制”构成了从信息空间向现实空间转化的基础和前提,并成为社会资本的来源之一。对信息的控制成为信息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以网络政治作为参与形式的信息生产方式表明,政治交流主体的社会地位会不断变化,并有可能改变原先的身份,进而增加其社会资本。“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的效率。”[12]网络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则表现为意见的凸显性、凝聚性和导向性。由于信息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信息的控制则成为网络虚拟空间组织有序性的重要标准。在网络空间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网络政治参与可能将那些最突出的利益诉求凸显出来。于是,通过新媒介工具,在预期的方向上拓展信息空间,为进一步向现实空间转化提供可能,就成为累积社会信息资本的重要途径。信息空间向现实空间的转化预示着:“当网络中分散的公民意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增加,更多的城市居民借助网络表达通过网络横向互动整合成整体性声音的时候,民意便开始有了力量,并可能对现实的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13]
  三、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适应与信息环境的平衡
  在信息生产的层面上分析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和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还需要将两者放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信息环境下的信息生存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诚如福柯所说:“直到现代性的阶段、直到19与20世纪我们才开始用‘生命’来理解自然与社会,在此之前,我们是用‘分类’来理解失误的。”[14]从“生命”的视角审视信息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从整体上认识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动态性规律。 信息空间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环境,而新媒介更是融入到新的“生活形式”之中,于是,“进入网络”(inclusion on the network)就成为人们在信息环境下生存的必然选择。人们一方面需要适应已有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维系信息空间的生态平衡。网络环境的不平衡提示了网络话语权的巨大差距,其实质是一种因信息落差所引起的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正是这种信息环境内在所具有的差异性推动了网络政治参与对信息环境的调节。在信息环境下,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观点和意见以维护自身权益将成为重要的生存技能。网络时代的数字化生存使得这种政治参与变成了一种生存需求。曾经用来批评不愿意通过干苦力活而谋生的忠告——“在稀薄的空气中生存”(Living on thin air),现如今在信息社会却很受用。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聪明的思考”处理和控制信息,拥有在新的“无重”(weightless)经济中生存的能力。网络政治参与遂成为培育信息化生存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将逐步进入日常生活。(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