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插上德育的翅膀

作者:陈颖 更新时间:2013-09-23 21:4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翅膀,德育,插,息技,
【职称论文摘要】
俗话说:欲成才,先成人。让学生学会做人,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即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

       一、注重教学常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通常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学,学生自由活动空间比较大,课堂组织无法像传统课堂一样井然有序,这更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然而,现状是课堂上学生爱交头接耳,偷偷打游戏,下课后,总是丢三落四的、椅子乱七八糟的、网线键盘拔扯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严厉斥责、批评,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改正效果不佳,甚至会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抵触情绪。鉴于此现象,我制订一些实行细则,加以落实。首先,教育学生要正确、规范使用电脑设备。电脑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护电脑,把电脑当作与自己一起学习的朋友,养成正确开机、关机的习惯。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修改机器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有用的文件,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其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在计算机实验室内吃零食,因为键盘上有很多的细菌、尘土,并且与当前的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教育相联系,保持学习环境的清洁。最后,每次下课后小组长参照规章制度对四个小组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小组进行批评。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基本做到了爱护公物,都能负责任的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地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养成了良好的上机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从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做良好信息伦理道德的文明使者开始,塑造出良好的性格,创造出成功的人生。
  二、结合重要时事,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是个长期并艰巨的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了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需寓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结合重大时事,深入挖掘教材,以生动的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中,结合教材《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例子,在学习操作之前,让学生将课前查找的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文字、图片等材料进行交流,并播放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影像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缅怀的同时进行创作。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延伸拓展,结合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时事背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教材案例后,制作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学生在全面了解孙中山先生以及辛亥革命的同时,深深被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荣誉感所感动。这样的情绪氛围,不用教师进行单一式的说教,看着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激情文字的介绍,以及一段段再现历史的视频,学生内心自然萌发强烈的爱国感。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不用言语而效果却胜似千言万语。课堂上通过结合时事热点,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完成作品的同时又能及时了解生活信息和国家大事。
  我们知道,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德育内容,要寓德育于教学中,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挖掘教材中德育切入点,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
  《用智能处理工具处理细信息》这节课中,在介绍自然语言处理网站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第一品牌智能网络机器人小i机器人网站,让学生与小i机器人对话,体验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学生和小i机器人愉快的聊天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小i机器人的由来及创办小i机器人并发展成为网络机器人领域全球领军科技者的袁辉和他的奋斗故事。在《信息安全》这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列举出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名的杀毒软件,并向学生介绍金山毒霸、江民杀毒这些国内著名的杀毒软件,以及这些软件的背后创始人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创造财富、创造社会价值,为国产软件争光。同时,我还向学生介绍了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让学生感到危机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这些例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们以IT精英为榜样,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些都是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只要我们信息教师善于捕捉时事热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信息技术课中渗入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课堂就不仅仅是单纯技术的教学,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课堂。
  三、结合网际交流,拓展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好奇心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校中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荒废学业,甚至引发网络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网络问题已成为学校德育管理中的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尽管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人们参与网络传播提供了方便,但是网络上几乎毫无限制的“自由”却被一些人滥用,从而导致网络上出现了不少为法律所禁止或社会道德所不容的行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息息相关,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教育重要的场所。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室的网络是一般是断开的,除非教学内容与网络有关。教师深知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采取切断网络的方式让强制学生关注课堂。这种“堵”的方法“堵”住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堵”住了信息技术课的意义。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为其有不好的一面就不使用它,既然学生对网络感兴趣,我们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而要教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帮手。疏而不堵,正确对待网络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为宗旨进行教学。

     在网络知识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中已经体现了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我们就要重点向学生介绍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比如教材《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教育的好材料。通过实例如“熊猫烧香”病毒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含义。同时组织学生了解“黑客”、“骇客”、“红客”等的行为问题,观看有关恶意软件或计算机病毒发作时造成危害的影片,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犯罪的危害,增强网络安全法律意识。在学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课时,我先播放两段视频给学生观看,一段内容是有关在网上匿名发布别人的个人隐私、攻击他人的言论最终受到法律制裁,另一段内容是“黑客”侵入他人电脑盗取电脑内信息。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