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影响

作者:代写代发论文专家 更新时间:2011-02-21 11:3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文化
【职称论文摘要】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至今,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重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它们其中都含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这种思想联系起来,就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即“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里,原本的意思是:务必取得事实根据,逐一探求真实的结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所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则对“实事求是”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辨析与诠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给“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老的词语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 “灵魂”,不仅准确恰当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再生。
  (二)邓小平理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小康”政治思想相结合,构建出了社会主义中国现代的小康社会思想。“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里面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邓小平大胆地把这个带有浓厚农业文明色彩的词语与近代大工业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小康”已不仅仅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合乎中国人表述习惯的描述,而且成为了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显示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概念。作为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康社会”理论已经成为一个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理想蓝图的实践纲领。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一词源自《易经》的“终时乾乾,与时偕行”,其所强调的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易观。在古代,“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儒、道、法等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它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思想做了全新的阐释并把它上升到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四)科学发展观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之际,合二为一”和宋朝张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是把宇宙万物视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强调世界万物存在和变化的连续性,而且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党的领导人都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出生到少年时代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因此,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群众和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毛泽东自1902年入私塾读书,直到13岁离开私塾,在这6年的启蒙教育中,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此期间,他不仅熟读了《四书》、《五经》等经史典籍,还广泛阅读了《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初步奠定了他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极其繁忙的工作中,仍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这就为他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立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邓小平出生于四川广安的一个客家家庭。从5岁私塾发蒙到15岁进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之前,邓小平在家乡读了近10年的书。这期间读的东西除《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启蒙书籍外,还有“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当时的教学方法,虽是死记硬背、苦学苦练,但它对一个人文化功底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正是这10年的求学经历,形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厚国学功底,这是他具备了融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时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还强调:“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这也反映出了江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他对传统文化做过的深入研究。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存在着时代性、民族性的差异,但它们许多方面上往往是相通的。比如,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列宁曾说过:“许多世纪以来,甚至几千年来,人类早已幻想过‘立即’消灭所有一切剥削。”也就是说,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存在,早就促使劳动人民产生了要求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这种理想社会的思想,这种理想社会观叫“大同”或“太平”。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后,人们并不需要刻意把两者融合到一起,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自在状态的相通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种使得中国大众更好地接受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国长期处在封建小农经济社会之中,所以,中国大众受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而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理论体系,中国大众对它的理论内容和思维方式肯定十分陌生,再加上语言的不同,译文难免显得晦涩难懂,所以,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转化为他们所习惯并且喜闻乐道的方式,这样,才能使中国大众更好地接受理解马克思主义。比如邓小平的语言大多朴实而大方,极为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这得益于他创造性地吸收了不少具有通俗性、生动性的民间语言和口头语言。如用“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阐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 “摸老虎屁股”来比喻大胆解决“老大难”问题;用“小脚女人”来比喻那些在改革开放中谨小慎微、不敢迈步的干部。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