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生活困境的哲学探讨

作者:严耕 杨昌军 更新时间:2018-03-07 16:0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生活 现代性 幸福 发展 工具理性
【职称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正面临困境,幸福感提升迟滞于经济社会发展,使共享发展成果面临阻力。其深层根源在于生活已被资本、技术及其背后的工具理性等现代性因素隐秘地控制,生活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此,人们需要回到马克思那里,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使个人随时保持对生活的反思,为自由时间留下空间,切实提升生活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4.012
生活的困境:幸福跟不上发展步伐
如今,人们已陷入一种生活困境,不幸福问题逐渐突出。2016年3月,新浪新闻联合广发银行展开了一次网络调查,在4700多个有效样本中,认为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仅占9.5%,还算满足的占15.5%,而有53.8%的样本坚定地选择了“不幸福”。①不幸福的人数量远超幸福的人。而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发布的《2016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中国仅排第83位,不但落后于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与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②不仅如此,美国经济学家伊斯特林等人还对1990至2010年间中国人生活的满意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这20年中,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满意度急剧下滑,与同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③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升,并没有相应地带来人们幸福程度的提升。这不是一个只存在于统计数据中的问题,更是我们大多数人切身的感受。
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只是要物质富足,还要社会环境和心理层面的共同进步,这样,发展才能有温度,幸福才能有质感。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一切奋斗的目标都是使生活更美好。可社会越进步,人们越努力,却越使自己不幸福,人的努力成了束缚自身的根源。为何会如此?最深层的原因还在于生活本身出现了问题。
困境背后的原因:手段与目的颠倒
财富、科技在给人们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更多的便利时,也在隐秘地控制着人们。这种控制是通过工具理性侵入生活世界,使生活成为生产的手段,使人成为资本、技术等的附庸而实现的。
资本使消费异化。生产和生活是人的两类主要活动,生产服务于生活,而生活的主要内容又是对各种产品的消费,因此,生产也直接服务于消费。在漫长的传统社会时期,二者的地位一直如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支配了生产,并逐渐扩张至消费领域。资本的逻辑即资本寻求自身增值的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主要分析了资本逻辑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支配作用,指出资本逻辑当然对生产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也异化了生产,使生产不再为人服务,而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创造剩余价值,获取更多的利润。④马克思之后,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又对资本逻辑在精神文化生产领域及消费领域的扩张进行了分析。在他们看来,现代社会已进入“丰裕社会”,也即“消费社会”,物质产品已足够丰富,如何扩大消费就成了资本家关注的焦点。通过将资本逻辑引入精神文化生产,资本主义创生了文化工业,形塑了作为意识形态的大众文化,并通过在大众文化中灌注强烈的消费意识而刺激了人们“虚假的需要”,使消费成了人们新的信仰,成了人表达、确证自身的方式,“人们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出自身,他们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度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⑤人成了消费的动物,而消费是被资本家隐秘控制着的。消费是生活的主要内容,当消费被绑架,生活也就成了实现资本增殖的工具,生活从目的变成了手段,为生产而服务。
中国已进入消费社会,人们通过大量的消费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却也越来越沉迷于消费。今日,形形色色的商品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广告中,商家宣扬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人的真实需求有限,当人为了满足广告传递的“虛假需要”而不断赚钱时,人就被束缚了,生活被绑架了,人离幸福越来越远。
技术统治了生活。首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技术,正是技术支撑了现代生活。技术扩展了人的能力,使人能更高效地获取各类生活资料,同时也带来了便利,将人从一些生活的必要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社会的技术不只是一种工具,更具有存在论性质,直接参与了对世界和人自身的构造。对于生活来说,技术首先重塑了生活的时间与空间。钟表的出现与普及使时间被精确化、节律被统一化,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方式,使时间具有了经济价值和管理功能。同时,电灯、电脑、电话、网络等的发明也将人们的生活时间与工作时间、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融为一体,人随时可以工作,随时准备着接受工作上的指派。由此,人就总是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焦虑感、压力感接踵而至。自由时间变成了生产时间,生产挤压了生活。其次,技术消解了生活的在场性,割裂了人与世界的关联。人存在于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之中,通过各种感观与世界相联系,因而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体会生命的流动,感觉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而现代生活中,技术的广泛运用却使这种活生生的世界隐去了。电话能千里传音,却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与手势;唱片使我们在家就能听到音乐家的演奏,却感受不到现场的气氛……技术下枯燥的世界代替了活生生的世界,片面的世界代替了全面的世界,从而我们的生活也就被片面化、孤离化、仿像化,技术抽离了生活的本质。再次,技术使人成了上瘾者,生活的意义逐渐消失。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以其精妙的设计与强大的力量给人类营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随时可得到想要的信息,随时可满足刺激的欲望,随时可找到幻觉般的体验。“电视瘾”“网瘾”“手机瘾”等成了当今社会的常见现象,它们虽不像“毒瘾”“酒瘾”那样直接损害身体,却转移了人们的兴趣,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使现实生活不再具有吸引力,于是生活也就空心化、碎片化、虚无化了。

      当然,批判技术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技术。虽然如海德格尔那样从存在的层面来理解技术就难免会得出一些较悲观的结论,但人毕竟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是唯一能认识到存在的存在者,人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湮灭,只要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清醒認识,合理利用、发展技术,科技就确实能使“生活更美好”。 

  体系殖民生活世界。哈贝马斯从社会整体分析的角度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考虑。他将对社会的理解建立于人的交往行为基础之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将社会分为体系和生活世界两个层面。在他看来,生活世界是人交往行为所运行的场域,是主体之间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预设,给人们提供了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及背景知识。社会原本就是一个大的生活世界,人们借助于语言而相互交往,通过沟通、理解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活世界越来越复杂,语言越来越不能胜任沟通、理解的任务,于是只能借助于金钱与权力。当金钱与权力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经济、行政等子系统就从生活世界中分离出来,组成了与生活世界相对立的“体系”。体系的合理化逻辑是工具理性,以精确、控制、强力、高效等为价值取向。当这种逻辑取代了交往中沟通、理解的逻辑,充满意义和价值的生活世界就被物化了,人成了工具性的存在,“生活世界从属于物质再生产体系的强制,并从而媒体化”,⑥由此,体系便完成了对生活世界的殖民。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